关于鸡的美术教案最新8篇-金沙澳门官网
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教案在书写的时候,老师务必要强调与时俱进,无忧文档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关于鸡的美术教案最新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鸡的美术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折纸的造型艺术特点,掌握折纸纸娃娃造型构思与制作。
2.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动手制作能力及审美能力。
3.培养幼儿在生活中注意美.创造美。
二、教学准备:
正方形纸、水彩笔、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
引导幼儿观察折纸:纸娃娃的造型。
提问:这些作品像什么?,作品是否抓住了纸娃娃形体的主要特征?)
??交流探究:
1、引导幼儿观察折纸图谱,了解基本折法。
2、鼓励幼儿提问:哪一步不明白。
3、教师演示,巩固新知:
??动手操作:
1、幼儿尝试折纸,教师巡回指导。
2、将作品在全班交流,教师加以点评。
教学反思:
1.着重开发孩子的`动手能力,这一时期的幼儿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引导。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⑴幼儿在活动中大部分能够参与进来,个别有自主创新意识,还能够做出别的作品。
⑵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根据他们不同的性格设计出不同的应对方案。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例如,师幼配合情况,教师能否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较高,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大家身心愉悦。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细致的考虑活动的各个细节,让孩子们自主创新,互相交流经验。
关于鸡的美术教案篇2
现状分析: 小班后期的幼儿已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也尝试画过这些图形的组合体,他们对画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屋顶的房子都不陌生,然而没有画过立体的房子。
设计意图: 为挖掘幼儿的潜能,我们采用“小猪造新房”的故情景,鼓励幼儿尝试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画立体房子。通过第一教时让幼儿“搬”材料,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并尝试拼搭房子。通过第二教时,让幼儿根据小猪的设计图来画房子,激发创作的兴趣。
名称:小猪造新房(1)
目标: 1、 区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尝试用组合图形的方法拼搭房子。
2、 初步学画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3、 培养幼儿帮助小动物的情感。重点:用四种图形拼搭房子,认识房子的构造。
难点:学画平行四边形流程:情景导入--> 拼拼玩玩--> 激发评价--> 引导评价
准备:每组一套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模板,半圆形、萝卜形各一个,房子3间,课前观察各种房子
过程:
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 以故事情节导入“呼呼呼”一阵大风把小猪家的房子给吹倒了,那怎么办呢?(引导想办法:造一间既漂亮又牢固的房子。)
2、 引发观察兴趣 你们看,小猪找到了什么?
二、拼拼玩玩,认识房子
1、 观察认识材料
1)小猪找到了哪些形状的材料?(出示四种形状模板)
2)分别辨认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并在自己的桌子上找出图形。
3)重点观察讨论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不同。
小结:原来平行四边形有两条边是向一个方向斜斜的。
2、 尝试拼搭房子
1)、材料准备好了,让我们试试用这些材料能不能造出新房子。(老师示范模板拼搭新房)
2)、幼儿操作,师指导幼儿拼搭 三、激发创作,共同参与 1、 引发创作 小猪想请小朋友把找到的材料搬到树林里去,你们愿意吗?
3、 幼儿练习,老师指导。
(1)平行四边形:旁边的两条边都是朝一个方向斜斜的。
(2)启发幼儿选用不同形状的材料:半圆形、萝卜形。
(3)有意缺少门、窗,让幼儿发现。并启发幼儿寻找可以做门、窗的图形。
四、 引导评价,激发兴趣
1、 找一找有没有漏掉材料,(把漏的赶紧去搬来)
2、 引发兴趣 材料都搬来了,休息一下我们再来帮小猪造新房好吗?名称:小猪造新房(2)
目标: 1、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图形组合画出房子的造型。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造,并添画背景。重难点:用不同的图形组合画出房子的特征。流程:欣赏范例 -->观察讨论--> 幼儿创作--> 引导评价
准备:新房子的范例一张、彩色水笔、蜡笔、纸张等。
过程:
一、欣赏范例,激发兴趣
1、 激发幼儿帮助小猪的兴趣上次,我们帮小猪把准备造新房的材料都搬到了树林里,小猪说“谢谢小朋友!”现在小猪请你们帮它造房子,你们愿意吗?
2、 出示范例欣赏,小猪设计了一幢新房子,漂亮吗?
二、 观察讨论,共同示范
1、 观察房子的构造
(1)看看新房的屋顶是什么形状的?墙壁呢?从旁边看它的顶是什么形状的?墙呢?
(2)还用了哪些图形材料,用来造什么?
2、 边示范边讲解
1)你们说,造新房先造什么?(先造墙壁)再造什么?(再造屋顶)根据幼儿回答逐一分解和幼儿共同作画。
2) 小猪还准备建个小花园,有树有花,你们说建在哪儿好呢?(幼儿自由讨论,教师示范画)
三、 幼儿创作,培养技能
1、 引发创作兴趣 你会照着图纸帮小猪造新房吗?比比谁造的新房子最漂亮。
2、 幼儿作画,师重点指导:
(1)能用不同的图形材料组合造出牢牢的新房子。重点指导:平行四边形的屋顶。
(2)在房子的周围添画背景,如花、树、小鸟。
(3)给新房子喷刷漂亮的油漆,喷刷均匀、不留小白点。
四、引导评价,感受作品的美
1、 小朋友帮小猪造了许多新房子,它要找找谁造的房子最漂亮?
2、 幼儿相互欣赏,感受作品的美。
关于鸡的美术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折、揉、撕和贴等方法装饰盒子外观,制作物品收纳盒。
2、利用生活中的废旧品制作玩具,节约制作材料。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花朵收纳盒的范样若干。
2、牛奶空纸盒、皱纹纸、色纸、白胶和剪刀等人手一份。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出示花朵收纳盒的范样,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呢?你也想做一个吗?
二、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制作花朵收纳盒的方法。
1、出示幼儿用书,教师示范牛奶盒口的折法。
2、教师:看看这个花朵收纳盒是怎么做的?用了哪些材料?
3、教师:怎样让高高的盒子嘴巴折进盒子里呢?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幼儿探索装饰盒子的.方法。
三、鼓励幼儿有创意地制作花朵收纳盒。
四、展示幼儿的花朵收纳盒,引导同伴间相互欣赏。
1、教师:你的盒子上装饰了什么样的花朵?
2、教师:这朵花是怎么做的?
3、教师:你准备用这个花朵收纳盒装什么呢?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关于鸡的美术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并制作贺卡。
2、体验合作的乐趣,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祝福的话。
3、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各色卡纸、皱纹纸、轻泡、瓦楞纸、手工纸、剪刀、水彩笔、双面胶、废旧零散的图书等。
2、知识准备:幼儿已经了解贺卡的意义和用途。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欣赏贺卡。
1、请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贺卡。
教师:“新年来了,我们来做贺卡送祝福吧,你打算做一张什么样的贺卡呢?先一起来欣赏一下,仔细观察这些贺卡是怎样制作的?”
2、出示ppt,请幼儿欣赏各种形式的贺卡。
(1)引导幼儿从贺卡的形状,颜色、图形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感受贺卡制作的美。
(2)引导幼儿讨论贺卡的主要制作材料和方法。
教师:“你觉得这些贺卡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制作的?”
幼师小结:贺卡多种多样,可以运用各种材料的纸来制绘画的、粘贴的、立体的、镂空的等等很多种贺卡。
3、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幼儿交流:
教师:“你最喜欢哪种贺卡?为什么?”
二、计划制作贺卡。
1、激发幼儿自制贺卡的兴趣和愿望。
教师:“春节马上就要到了,你想向谁赠送贺卡表示祝贺呢?”
教师:“你准备制作一张什么样的贺卡?你想对赠送的人说句什么祝福的话?”(幼儿畅所欲言,教师对幼儿的祝福语句加以指导)
三、幼儿自制贺卡,教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贺卡。
(1)介绍材料,并提出制作时产生的垃圾放在收集盘中,保持卫生。
(2)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装饰,尽量保持安静。
(3)教师巡回观察、鼓励。
四、做好的贺卡放在展示台上,交流贺卡的制作。
请做完贺卡的幼儿一同制作一张大大的贺卡送给辛苦的老师们。并一同说出祝福的话。
关于鸡的美术教案篇5
活动过程:
一、图片观察。
1、整体观察:这是什么?轮船是怎么样的?
2、局部观察:轮船的船身是怎么样的?海水是怎么样的?
3、细节观察:轮船的船帆是怎么样的?你还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地方吗?是怎样的呢?
二、启发想象
1、引导幼儿分析海水和其它物体的相似性:小朋友,这些海水看起来像什么?如果请你把海水换成其它的东西,你会换成什么?为什么这样换呢?
2、引导幼儿分析轮船和其它物体的相似性:小朋友,你们看这艘轮船样子像什么?如果请你把船身换成其它的东西,你会换成什么?为什么这样换呢?
3、教师把选取一组幼儿想象置换的内容组合成一幅画,提供幼儿欣赏。
三、创造作画
1、师:原来把海水换成和它很像的`东西,把轮船也换成和它很像的东西,这幅画就很神奇了。现在老师请你们也来换一换,变一变,画出一幅神奇的画来。(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四、互动评价1、幼儿讲述画面内容。
2、同伴互评。
3、教师肯定幼儿的创造。
关于鸡的美术教案篇6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
2.初步了解文学与美术两种艺术形式的联系。
3.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作业要求:着色完成一幅诗配画的作业,要求能以美术形象初步表
达自己对诗的理解。
(三)课业类别:绘画创作课
(四)教学重点:学习诗配画的方法,和这种艺术形式的知识。
(五)教学难点:学习诗配画的方法。
(六)用具准备:
1.教师:范画、教材、课件。
2.学生:书、彩笔、诗、扇子。
(七)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及摆放。
二.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诗配画
三.讲授新课:
1.分析诗配画的形式特点:
我们看到这种形式时,首先看到的是画面,其次是诗。因为版面上画面占了主要位置,再加上画面的色彩,使人最先受到感染的是画面。所以诗配画中画面很重要,它比文字更形象更直观。
2.诗配画的方法:
首先要注意反复读,并要弄清诗的原意、含意,在着手构思构图。
3.诗配画的表现形式:
诗配画的表现方法要考虑画的形式与诗的内容统一。
(1)古诗:国画手法,体现民族民间特色。
(2)新诗:较新、较现代的表现手法,是其格调一致。(3)儿歌:儿童画,大胆、夸张。
4.作业步骤:
(1)选诗:自己熟悉并喜爱的。
(2)构思:反复熟读,领会之后进行构思。
(3)构图:按照诗的主要含义,将主要内容置于画面主要位置,并设计文字的位置。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学生构思、构图。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检查用具的准备及摆放
二、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诗配画
三、讲授新课:
1.描绘画面:
(1)根据诗的内容,去选择与诗相统一的手法。(2)儿童诗、浪漫诗可选择多种表现手法,如工艺。2.着色:
色彩要与诗的内容、表现手法结合起来,以求得与诗的和谐统一。3.文字:
文字与画面内容结合为一体,字体也要相当。(出示范画讲解)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修改稿子,描绘着色完成画面。
五.课堂小结:
1.作业展示,讲评、欣赏。
2.收拾用具,注意卫生保洁。
3.下节用具:水粉用具、书。
4.下课。
关于鸡的美术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在纸上进行印画,培养幼儿对印章画的兴趣。
2、体验美术活动中的美感和快乐感。
活动准备:
1、胡萝卜印章、盘子各36个,红、黄、蓝颜料若干,
2、范画一张,幼儿操作纸人手一份
活动重难点:
怎样使整个图形完整的印在纸上,把握好所蘸颜料的量和印时的力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以洋娃娃在哭”引出漂亮的花布(出示范画)
2、引起幼儿兴趣“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花布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二)引导幼儿学习印章画,师生共同参与作画
1、教师示范讲解(重点强调所蘸颜料的量和印画的方法、力度)
2、请个别幼儿选印章进行操作
(三)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让幼儿乘“快乐大转盘”进行印画,提出要求
2、重点提醒幼儿在蘸颜料时要适度,不要太多或太少,用力、方法到位
3、注意卫生,强调一个印章印过一种颜料后,不可以再去蘸其它颜色。
4、尽量多印,使画面色彩丰富
(四)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以“洋娃娃口吻”说:“今天我们小朋友为我设计了那么多漂亮的花布,我太高兴了,这些花布我都收下了谢谢你们。
关于鸡的美术教案篇8
设计思路:
妈妈是每一个孩子最熟悉最亲密的人,是无可替代的角色。妈妈总是不计一切的爱着自己的孩子。《我妈妈》这一个绘本就是描述了这样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妈妈,于是我设计了这个活动,希望孩子在观察图片的同时,理解故事中妈妈所变换的形象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并能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知道妈妈很爱自己,自己也很爱妈妈,整个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能仔细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并结合自己经验,大胆讲述,但是通过理解画面所表达的意思来感受“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对中班初期的孩子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设计了三个环节:环节一,谈话引出身边有爱心的人——妈妈,激发孩子的兴趣;环节二,观察图片,理解其深刻含义;环节三,大胆讲述,感受母爱的伟大。三个环节层层递进,逐步深化,让孩子感受到母爱。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理解绘本中妈妈所变化的形象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并能够大胆表达。
2.感受母爱的伟大,知道妈妈很爱自己,自己也很爱妈妈,并乐意表达对妈妈的爱。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背景音乐,录像。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示爱心图片)这是什么?(爱心)
对,这是一颗用花布做的爱心,在你的身边,谁是有爱心的人呢?
小结:原来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有爱心的人。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十分有爱心的妈妈。
二、观察图片,理解内容
1、第1页(封面)
提问:
(1)这是一位小朋友的妈妈,她长得什么样?(头发长长卷卷的,穿了一件花衣服)
(2)她在干什么?她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过渡:会做小狗逗你笑的妈妈会是个什么样的妈妈呢,我们一起往下看。
2、第2页(厨师)
提问:
(1)妈妈变成了谁?(厨师)
(2)大厨师妈妈做了些什么好吃的东西啊?(蛋糕:桃子样、爱心样、草莓味、橘子味)
小结:哇!她会做各种各样的蛋糕,闻一闻,好香啊。妈妈真是个手艺独特的大厨师。
(3)你的妈妈会给你做什么好吃的?
(4)妈妈在做饭的时候辛苦吗?那妈妈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她是为了谁?
小结:因为妈妈爱你,所以她不怕辛苦,愿意每天给你做饭。
过渡:妈妈又会变成谁呢?(一起说“变变变”)
3、第3页(大力士)
提问:
(1)咦,妈妈又在干什么了?(拿了很多东西)
(2)妈妈为什么要拎这么多东西?一下子拎这么多的东西,会怎么样?(累)
(3)拎了这么多的东西会很累,可是看看妈妈的表情,为什么还是笑眯眯的?
小结:因为妈妈爱你,所以她不怕累,就算让她像大力士一样拎这么多的东西,她也觉得很快乐。
4、第4页(沙发)(一起念“变变变”)
提问:
(1)这是什么?(沙发)
(2)那妈妈呢?(妈妈变成了沙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坐在沙发上有什么感觉?(软软的,很温暖、舒服)
(4)妈妈为什么会变成沙发?(宝宝在妈妈的怀抱里就像坐在沙发上一样的温暖舒适)
小结:因为妈妈爱你,所以她愿意把自己温暖的怀抱变成孩子的沙发。
5、第5页(狮子、猫)(“变变变”)
提问:
(1)狮子和猫,先来看看这个狮子在干什么?(张大嘴巴在吼叫)
(2)什么时候狮子会这样?(生气,发怒)谁来学学这个狮子?(幼儿模仿动作)
(3)这只猫看上去怎么样?(可爱,温柔)
(4)你觉得你的妈妈是狮子还是猫?为什么?
小结:其实因为妈妈爱你,所以在你做错事情的时候,她会像狮子一样生气,在你乖的时候也会像猫一样很温柔。
6、第6页(最后一页)
师:这就是我妈妈,不管她变成什么样子,她都是我的妈妈,她真的很棒,我爱她,而且你知道吗,她也爱我,永远爱我!
三、大胆讲述,感受母爱
1、这位妈妈怎么样?她为自己的孩子都做了些什么?(幼儿边说教师出示图片)
2、你觉得你的`妈妈和哪张图片是一样的,请你来夸夸你的妈妈。
3、(出示录像)这是谁的妈妈?她会说些什么呢?
小结:原来你们的妈妈都很爱你们,现在我们一起对妈妈说一声:“妈妈,我爱你,永远爱你!”
活动反思:
?我妈妈》是一本描述妈妈的图画书,作者用爱画出心中妈妈的各种样子,表达着和妈妈之间深深的爱意,喜欢这个绘本是因为被书中一个个有趣的妈妈造型所吸引,而且对孩子来说,妈妈是最亲密、最熟悉的人,是无可替代的角色。活动中,在幼儿一起阅读理解的过程,绘本中,妈妈变成沙发,坐在妈妈身上像坐在沙发上一样柔软画面对孩子来说并不容易理解,所以,在前2张图片中,我就请孩子注意观察画面的变化,想像自己在家中与母亲的相处方式以促进幼儿对绘本的了解,有个别能力强的孩子大多都能理解,在对妈妈变成狮子和猫时,采用的是对比的形式同时出现,幼儿刚开始说不出来,我换了一种方式继续提问,“妈妈怎么会变成狮子?”“什么时候你的妈妈会变成狮子或小猫?”通过慢慢的引导都能大胆讲述,幼儿本来都说妈妈是狮子,不是好妈妈,可是在现实中,妈妈对孩子在犯错是责骂进行对比,有一半的孩子可以理解其实妈妈是为了我好,于是,我让这部分孩子来说说,为什么妈妈是爱你的?来让另一部分的孩子来感知妈妈在批评你时其实也是爱你的。最后让孩子们都能感受到妈妈对孩子们深刻的爱。这个活动我并不是原文的介绍,我选取了其中一部分图片制作成ppt课件,在制作ppt时,我也花了一定的心思,把妈妈的本领一张张呈现,而难点的地方狮子和猫一起呈现,让幼儿联想和表达。最后还请班中幼儿的家长录制一段话,更能让幼儿理解妈妈透露的浓浓爱意,从而引发幼儿表达爱妈妈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