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金沙澳门官网 >  教育教学 >  数学学案 > 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8篇-金沙澳门官网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3-11-06 13:02:06     阅读:次

教案中的评估方式应该具有客观性,以准确衡量学生的掌握程度,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改进教案,下面是无忧文档小编为您分享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8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从生活情景中抽象出6和7的基数与序数的含义的过程,并会用6和7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了解6和7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与类推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获得成功的体验,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6和7的数据。

(2)小棒、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各7个。在黑板上画田字格,准备数字磁性的。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老师:同学们都喜欢小动物吗?老师也特别喜欢,瞧,它们飞过来了,

1、一共有几只小鸟?

2、你能给他们排队吗?你是怎么排的?还有不同的排法吗?

3、这时,又飞来两只鸟,你知道它们分别排第几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数字6和7。

二、学习6和7的基数含义

1、电脑出示教学主题图:六位同学在教室打扫卫生的场面。

老师:这两天,文明单位验收检查,老师和同学们都忙碌起来,看屏幕,图上都画有什么?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是6?

老师:图上有6位小朋友;6把椅子;6张课桌。它们的数量都是6,都用数字6来表示。

2、在以上主题图的基础上再出示一位教师擦讲桌的情景。

计算器上有数字6和7

师:同学们打扫卫生很高兴,老师过来也帮忙。现在一共多少人打扫卫生呢?你是怎样知道的呢?

师:图中还那些物体的数量是7?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一共7个人、7张桌子,7把椅子,用数字7来表示。

3、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数字?

我家电话号码是8975667

计算器上有数字6和7

诗中有数字6和7: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我家住6楼,小红家住7楼

老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看屏幕:电话号码、计算器、楼房、诗歌中处处有数字。现在你看,计算器上拨了几颗珠子?

三、学习6和7的顺序

1、出示计算器,拨好5个珠子

师:再添上1颗是几颗?(生回答)

师:现在再添上几颗珠子就是7颗了?

(电脑出示直尺图)

到现在,我们认识的数字有0到7,他们的顺序怎样的?看,尺子的起点是几?0到1有几段?看清楚,1到5有几段?再添一段是几段?5后面该排几?6的前面是几?7在谁的后面?请从小到大读一遍,再从大到小读一遍。

四、 学习6和7的大小比较

看下面的点子图,有几个点子?分别用几表示?你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谁比谁大?谁比谁小?请你填写在书上。谁来对答案?哪位聪明的小朋友全部正确。

五、理解基数与序数意义

出示书上的插图:7个鱼缸里,分别放着数量不同的金鱼。

(先让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交流自己的发现 。)

老师:同学们学的很不错,小金鱼也来凑热闹。

(1) 从左向右看,第2个鱼缸里有几条鱼?第7个鱼缸里有几条鱼?

(2) 从右向左看,第2个鱼缸里有几条鱼?第6个鱼缸呢?

(3) 最多的缸里几条鱼?从左往右数排第几?最少的缸几条鱼?从右向左数排第几?

请打开课本,用小铅笔点着下面的话,你填写的是第几?谁和他不一样。

小结:看来,6、7不仅表示有6个,有7个,还表示第六个,第七个,它们该怎么写呢?

六、教学6、7的写法

老师:先想一想6和7分别像什么?看黑板:在上线中间靠右的地方起笔,想下来,离左线一笔尖的距离,拐弯,收笔,封口。写7的时候,离坐线、上线分别一笔尖,写横,左上角拐弯,斜到离右下角两笔尖的距离。教师在日字格中板书6、7。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6、7。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篇2

复习内容:

p122页综合练习5——11题

复习要求: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正确解答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能熟练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及简便运算。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使数学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复习态度。

复习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运算,并能进行简算。

复习难点:

进行简算。

复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复习过程:

一、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法则

1、说说下列算式表示的意义。

7/8—3/8 7/13 7/13 17

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2、算p122页的第5题。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各应注意什么? 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集体讲评。

3、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分,是假分数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法则计算。如果被减数的分数部分不够减,退1化成假分数再减。

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规定的,再计算下面的练习:

1/15 4/15 7/15 199 5/6-(1/23)

2、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7/8 5/12 1/8 11/12-(1/12 1/6)

2、师生共同小结: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计算中要注意应用,提高计算技巧,做到正确、合理、灵活、迅速独

立练习后指名反馈,说说你是怎样看出能简便计算的。

3、解方程:x 1/6=3/4 15=2/5

四、教师小结: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教材122页7、8题

2、拓展作业:同步练习的部分题

课后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体验左、右的位置与顺序,能确定物体的左右顺序。

2.理解左与右的相对性,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3.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并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能正确确定物体的左、右顺序,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1.左右的认识与区分

2. 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3. 分辨图片中的左右

教学难点:

分辨图片中的左右,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ppt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左与右

a.师:小朋友们,大家有没有听过一句话: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 手在我们生活中作用可大了呢,大家想一想,我们经常用它们来做什么事?(吃饭,刷牙,写字)

b.师:那你们知道我们写字是用哪只手吗?(右手)举给老师看看,我们边举边念:右手右手。(放)那另外只手就是左手,那大家把左手举起来,和老师一起念下:左手左手。

c.师:我们左右手真是一对好朋友,那小朋友再看下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象左右手这样的一对对的好朋友呢?(我左眼的好朋友是我的右眼)

d.师:小朋友的小眼睛可真厉害,发现了我们身上的左与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左与右(板书课题:左与右)左与右两个汉字特别容易混淆,大家想一想,我们怎么才能辨别这两个汉字呢?(左“工”,右“口”)

e.师:小朋友们找到了好多对好朋友呢,那现在我们就用这些好朋友,来玩个游戏,叫“听口令,做动作”(之前先做一个示范如伸左手) 伸右手,伸左手。拍左肩,拍右肩。拍左腿,拍右腿。摸左耳,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摸右耳。伸右手。

师:老师举的也是右手,为什么和小朋友的不一样呢?(因为我们面对面,站的方向不一样)师:那老师要怎么做,才能和小朋友一样呢?(转过来) (小朋友们可真厉害,大家都好棒!)

二、深化认识

1.看看讲讲 (出示书上图片,全班一起做)

问:你是怎么想的? 讲一讲

师:身上的左右我们已经知道了,那身边的左与右你们知道吗? 下面啊,小朋友就来介绍下你左右边的小朋友。

用:我的左边是----,我右边是-------

师:小朋友都掌握的非常好,现在就和你的同桌说说看!

三、练习

(一)判断

1.我看到羽毛球的左边是篮球---------------( )

2.教室的门在我们的左边---------( )

3.我们敬礼用右手--------------( )

(二)在街上(ppt)

先指导两个向左向右分别看到什么,再让小朋友自己完成小丁丁左右看到什么。

(三)摆一摆,谁最快

按题目要求摆放,看谁最快。

(四)画一画

a.在笑脸的左边画3个三角星,在笑脸的下面画2个爱心; 在爱心的右边画1个长方形,在爱心的上面画2个菱形; 在菱形的左边画4个五角星。

(五)找一找

1.从右起,第4个是香蕉。第2个是梨

2.从左起,第1个是草莓,第6个是菠萝

3.香蕉的左边苹果。右边是桃子

师:你能把这些水果都找出来吗?

四、联系实际

a.上下楼梯

1.师:是上楼梯的小朋友走得对还是下楼梯的小朋友走的对?(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总结)

2.师: 如果上楼梯不靠右走,会怎么样呢?(会和对面的小朋友相撞,不仅是上下楼梯,平时走路,都要这样靠右行。)

b.在街上

师:刚才我们在街上看见小丁丁和小巧。那我们再来看下胖和小丁丁。

师:我们先看下四位小朋友站的位置有什么不一样吗?

(小丁丁和我们同向,小胖和我们反向)

那你知道小汽车

五、总结评价

今天大家学习了什么?(左与右)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出问题:举例说明我们学过了哪些数?

教师小结: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在数物体个数时,1、2、3……出现了自然数,物体一个也没有时用自然数0表示,当测量或计算有时不能得出整数,我们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数中最小的数是谁?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呢?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主持人说:“哈尔滨零下6至3摄氏度,重庆6至8摄氏度……”

同学们,你们对情境中的内容一定相当熟悉吧?你能给大家讲讲“哈尔滨零下6至3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为什么阿姨说的零下6摄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变成了-6℃呢?

这里有零下6℃、零上6℃,都记作6℃行吗?

你有什么简洁的方法来表示他们的不同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现在,国际数学界都是采用符号来区分,我们把比0摄氏度低的温度用带有“-”号的数来表示,例如把零下6℃记作-6℃,读作负6摄氏度;零上6℃记作 6℃,读作正6摄氏度或6摄氏度。

(2)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第87页下图的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例2。(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教科书第87页的左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我们再来看xx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教科书第87页的右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交流: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教师小结: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 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呢?

最后教师将数字改动成:海拔 8844.43米或8844.43米;海拔-155米。

教师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 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低155米。

(2)巩固练习:教科书第88页试一试。

3.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它们可以怎样分类呢?

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如有学生提出更好)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像 6、3、 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

通常正号可以省略不写。负号可以省略不写吗?为什么?

最后,让学生看书勾划,并思考两个“……”还代表那些数?(让学生对正负数的理解更全面和深刻)

三、运用新知,课堂作业

1.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先自己读读,并举例说说是什么意思?全班订正后,同桌间自选5个互相说说。

2.课堂活动第2题。同桌先讨论,然后反馈。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负数。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1、4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二第2、3题。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

正数:20、22、14、 8844.4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2、-30、-10、-15、-155…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悉“凑十法”和交换加数位置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

过程与方法:能够从比较复杂的图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恰当地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计算训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进步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逆向计算的思维方法。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进位加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并学习了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师提供典型的题目,引导学生对学过的计算方法进行巩固训练,并在反思中总结出计算的易错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通过对“填加数”的题目展开讨论,得到逆向计算的多种思考方法,达到活化思维的目的。在分析和理解统计表数据的过程中,熟悉从表格中提取数学信息,并能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请学生分别计算3 8、4 8和5 8。(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2)

教师随着学生汇报计算过程和结果进行板书。

教师追问其中一题是怎样算的。(复习算法的多样性)

提问:在计算中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和也会相应增加。(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3)

2.用发现的规律计算。

出示算式:2 9、3 9、4 9、5 9。(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4)

先引导学生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加数,再请学生说出这组算式算得快的原因。

3.请学生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快速计算这组算式:7 7、5 7、3 7、6 7、4 7。(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5)

二、探究新知

1.方法探究。

(1)帮助米奇解决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6)

米奇遇到了一个难题,请你来读一读。

5 ()=13

空格中应该填几呢?请同学们互相交流。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表达出不同的思考过程。

预设1:5 5=10,10 3=13,5 3=8,所以填8。

预设2:5 10=15,15比13多2,10-2=8,所以填8。

预设3:5 8=13,所以填8。

2.利用方法,灵活计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第5题。(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6)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计算问题。

强调方法的多样化,可以通过上一题的方法计算,也可以通过加数之间的变化规律,或者和之间的变化规律解决这类计算问题。

三、巩固拓展

动物摘苹果图。(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7)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表想法)(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8)

五、作业设计

教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第3题。(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9)

?板书设计】

5、4、3、2加几

5 (8)=13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进行教学的,所以我在教学的练习题中又增加了() a=b的形式。这样,将有助于学生对填未知加数这一学习内容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对加法交换律的知识也作恰当的渗透,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悟。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篇6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5)班现有学生50人,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探究交流意识和基本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已达学习目标,对学习数学产生了一定兴趣,能较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特别对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比较感兴趣。虽然上学期期末测试成绩不是非常理想,但从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以及参与学习的兴趣等方面可以确定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从课堂和数学学习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来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继续使已基本形成的兴趣保持再接再厉,不断提高积极性,进一步抓好基础知识。同时,本学期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维,从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掌握好。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掌握算理和算法,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五、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六、课时安排:

1.认识图形(二)(3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1)十几减9……1课时

(2)十几减9的练习课……1课时

(3)十几减8、7、6……1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习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习课……1课时

(7)解决问题……2课时

(8)整理和复习……2课时

3.分类与整理(3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2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5.认识人民币(5课时)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3课时

(4)小括号……1课时

(5)连加……1课时

(6)连减……1课时

(7)整理和复习……2课时

7.找规律(4课时)

8.总复习(4课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篇7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并且学懂、学透是本节课学习的目标。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特点:

1.注重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

虽然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较多,但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根据教材的安排,先教学整十数的读写,再教学一般数的读写,然后是特殊数的读写,最后是100的读写。这样由浅入深,由一般到特殊,有梯度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既轻松又有一定的挑战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发挥教具的作用。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数位的意义,将摆小棒与拨计数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熟练地操作小棒和计数器,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计数器

学生准备小棒标有计数单位的计数器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出示一捆和一根小棒:谁能说说这是多少根小棒,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请学生在计数器上表示11这个数,再说说自己的想法。

3.请学生写出11这个数,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写的。

4.导入新课:上学期我们借助小棒和计数器认识了2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继续借助小棒和计数器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复习用小棒和计数器表示20以内数的方法,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36页例3情境图。

(1)观察一下图中有几种颜色的纽扣,数一数每种颜色的纽扣各有多少粒,数完后汇报交流。

(黄色纽扣有四十粒,绿色纽扣有二十七粒,粉色纽扣有三十三粒)

师:这些数都比20要大,又是100以内的数,该怎样写呢?又该怎样读呢?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究一下。(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读写)

(2)尝试用小棒和计数器表示40,然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40这个数用小棒怎样表示?用计数器呢?

学生操作后进行展示。

(3)讨论40的写法和读法。

师:根据我们以往的写数和读数的经验,你认为40该怎样读写呢?

引导学生先说出40的组成,然后分别说出40的写法和读法。

(40是由4个十组成的,应该在十位上写4,个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读作:四十)

师:能用刚才的方法在计数器上表示70吗?能写出来并读一读吗?

(学生操作后交流、订正)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篇8

(一)、激发观察兴趣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以谈话的形式开始。师生相互介绍,老师简单介绍本校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消除陌生、胆怯的心理,对学校、老师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数一数

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二)、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 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三)、数身边的事物

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数身边的事物: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8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