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课程标准-金沙澳门官网
《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 课程类型:
修课方式:
编写人:
编写系部:
审核人:
制定时间:
一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 2.开课时间:第2-2学期 3.学时/学分数:56学时/xx学分 4.课程类型:核心专业课 5.授课对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 二 课程定位以及性质 《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是本院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
本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主要介绍:
1、 机械装配分类 2、 汽车装配的组织形式 3、 发动机装配工艺 4、 变速器的装配工艺 5、 汽车总装配工艺过程 6、 汽车检测线 7、 汽车检测项目及标准 8、 汽车调试技术 2. 前导课程:《汽车结构与拆装》《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汽车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后续课程:《质量工程》《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 三 课程目标描述 (一)能力目标描述 1、 了解汽车装配工艺分类;
2、 掌握汽车互换性装配技术要点;
3、 能够对活塞、连杆分组装配的活塞销进行分组检测;
4、 掌握调配法、修配法装配技术技巧,能够解答装配工艺尺寸链;
5、 能够调整主减速齿轮啮合和轴承轴向游隙;
6、 能够对汽车转向、制动、灯光进行调试操作。
(二)知识目标描述 1、了解汽车装配的分类和组织形式 2、了解汽车发动机装配工艺特点 3、了解自动变速的装配特点 4、熟悉汽车总装配的工艺路线。
5、了解汽车检测的有关工艺。
6、了解装配尺寸链的计算。
7、了解汽车检测后的调试工作。
8、了解汽车的整车检测标准。
(三)素质目标描述 1、 培养学生汽车生产现场的管理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工艺文件要求,对汽车整车及部件进行调试;
3、 学生能够对汽车整车进行检测,保养,维护;
4、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5、 技术资料的使用和收集,工作计划的制定等社会能力的培养,使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全方位发展。
四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编号 章节 课程内容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和建议 学时 其他 1 汽车总装配工艺设计概述 1了解汽车总装配基础知识;
2、掌握汽车总装配工艺设计的内容和所需编制文件;
3.简单了解几种主要汽车总装配线型式。
1、装配生产组织形式;
2、生产节拍、装配线工位数、装配线运行速度计算 3、汽车总装配线工艺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1.课堂板书;
2.多媒体课件教学;
3.实地参观企业汽车装配 4 2 第2章发动机装配工艺 1.了解发动机构造;
2. 掌握发动机装配顺序;
3. 了解气门正时 4、掌握气门间隙调整方法;
5、掌握活塞连杆组分组检测技术。
1.发动机气门正时;
2.分组装配检测法;
3. 气门正时调整法。
1.多媒体课件教学;
2.重视校内实训,结合企业生产。
8 3 第3章变速器装配工艺 1.了解变速器基本构造;
2.掌握变速器装配方法;
3.变速箱齿轮轴向间隙测量与调整。
1.齿间间隙测量、调整;
2.变速箱密封性检测;
3.调整垫片选用方法。
1.多媒体课件教学;
2.重视校内实训,结合企业生产。
8 4 第4章一次内饰装配与调试 1.线束,顶棚,风挡玻璃装调;
2. 空调总成装调;
3. 仪表盘装调。
1.安全气囊支架;
2.发动机线束装配;
3.刹车灯开关装配;
4.左前门玻璃导轨装配;
5.abs控制器装配。
1.多媒体课件教学;
2.项目教学法;
3.实训课程车间教学 10 遵循汽车装配工艺流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装调能力,团队精神。管理能力 5 第5章底盘安装与调试 1. 燃油箱、燃油管与制动管装配;
2. 前后桥分装与装配;
3. 动力总成分装与装配;
4. 挡泥板、排气管装配;
5. 车轮装配。
1.动力总成装配;
2. 半轴装配;
3. 变速机构装配;
4.轴承体及助力油管装配。
1.多媒体课件教学;
2.项目教学法;
3.实训课程车间教学 10 6 第6章二次内饰装调 1. 安全带、座椅、扶手、门护板、车门护垫、装饰盖;
2. 安全气囊、副仪表盘、点烟器、继电器盖板、收放机;
3. 蓄电池、保险杠、空气滤清器;
4.制动液、制冷剂、防冻液、洗涤液加注;
5.前后组合灯具装配;
6.车门装调。
1.空调高压管与冷凝器连接紧固;
2. 尾灯装配;
3. 后视镜装配;
4.变速杆间隙调整;
5.制动液加注。
1.多媒体课件教学;
2.项目教学法;
3.实训课程车间教学 10 7 第7章整车检测 1.整车综合电气系统检测;
2. 车轮定位参数检测与调试;
3. 前照灯的检测与调试;
4.制动与侧滑性能检测与调试;
5.废气检测。
1.前照灯角度调整;
2. 车轮定位参数。
1.多媒体课件教学;
2.项目教学法;
3.实训课程车间教学 6 合计 56 五 课内实践建议 1、理实一体教学 2、课内实验 3、实物教学 4、所需教具及设备 六 课程考核方式与建议 考核 类型 考核重点/项目 对应 章节 考核方式 评价标准 成绩比例 优良 100%-80% 及格 79%-60% 课堂考核 评价标准 配气机构与曲柄连杆机 第二章 作业、提问、考试。
例:基础知识掌握准确,对基本概念或知识能正确回答等。
机构零件基本认知, / 变速器装配工艺 第三章 作业、提问、考试。
/ / / / 公共考核 评价标准 出勤、学习态度 / 课堂考勤 如满勤(或缺勤x%以内),上课认真听讲,主动回答提问等 缺勤x%以内,上课能听讲等 作业 / 如按时完成作业(或缺作业x次以内),完成作业情况优良。
缺作业x次以内),完成作业情况较好。
期末考核 评价标准 / / 合计 注:课堂考试评价标准一栏:考核重点/难点对应教材每一章填写,考核方式为平时课堂提问,不占成绩比例。公共考核评价标准一栏:考核方式为平时考核,期末考试方式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其中划/项目不填写。
七 课程实施条件与师资队伍 (一)教材选用 1、课程使用教材:
《xxxxx》 (xxxxx主编)xxxxx:xxxxx出版社xxxxx 例:《机械图样识读与测绘》 (李典灿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8 2、参考资料:
《xxxxx》 (xxxxx主编)xxxxx:xxxxx出版社xxxxx 《xxxxx》 (xxxxx主编)xxxxx:xxxxx出版社xxxxx (二)硬件条件 1、校内实训基地和实验室条件:
xxxxx(如多媒体教学、xxxxx实训室、xxxxx实验室,主要配套的设备、仪器或模型) 2、校外实训基地及实施方式:xxxxx (三)师资队伍及上课要求 1、师资队伍:
本课程共设任课教师x人,含专职教师x人,兼职教师x人。其中xxxxx(任课教师的资质:“双师型”教师、讲师或教授等。) 2、任课老师要求:
(1)开课前,教师须准备上课所需的教学资源,如教案、课件等;
(2)xxxxxxxx。
八、其他说明 本标准结合本院“校企合作”以及行业要求编写,根据校企合作单位以及行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