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金沙澳门官网 >  教育教学 >  政治学案 > 内容

军训:大学第一堂课-金沙澳门官网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8-28 23:27:09     阅读:次


  对于大学生而言,军训留下了大学时光最初的记忆。对于大学教育而言,军训则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堂课。把军训放到大学教育里,看似平常的军训,也会变得非比寻常。军训不是一场可有可无的“游戏”,而是写入大学教学大纲的“必修课”。站在这个视角,有关军训的争论也就不可避免地回归到了教育领域。
  
  对于军训,人们再熟悉不过。从中学到大学,许多人都有过军训的经历,有的甚至不止一次。对大学新生而言,上大学先参加军训已经成为惯性思维,习惯得近乎“自然”。以至于穿上军装走入军训场的时候,许多大学生都没有意识到:大学为什么要开展军训?
  
  军训是大学“必修课”
  军训是什么?军训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进行的,是高等院校改革教育内容、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培养“四有”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培养和储备我军后备兵员及预备役军官、壮大国防力量的有效手段。
  每年开学季,大学校园或校外军训基地都会如期出现大学生军训的身影。当被问及参加军训的缘由,许多学生莞尔一笑:“不都是这样嘛,高中时候就军训过”“学校让训就训,没有考虑那么多”“磨炼一下我们,以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既然是军训,当然是让我们接受一些国防教育”……
  答案种种,但大多将军训简单地看作一项活动,鲜有人认识到穿起绿军装、踏入训练场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大学第一堂课,而且是名副其实的“必修课”。
  我国大学开展军训有着悠久的“历史”。有关资料显示:1955年7月我国颁布第一部《兵役法》,第一次从法律上作出了在大学生中进行军事训练的规定,并从同年冬季起,首先在北京体育学院、北京钢铁学院进行军训试点,后又增加了北京邮电学院等12所高等院校。随后,试点高校越来越多。
  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在1981年下发第11号文件,指示高等院校要把学生军训纳入教学计划,部分学校恢复了学生军训。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并颁发了新的《兵役法》,把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单列一章,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军训的重视。1986年,中央领导同志强调,今后对高等院校新生要集中进行军事训练,过一段严格的军事生活。军训试点的高等院校增加到69所,1987年扩大到105所,到1996年全国军训试点院校已扩大到157所。
  除了“历史悠久”,开展学生军训还有过硬的政策依据。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2001年6月26日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下发《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大学生军训工作有明确的说明和要求:“学生军训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学校要纳入教学计划。”
  作为目前我国大学军训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意见》对大学为什么军训、如何开展军训工作都有着明确的要求。比如关于军训工作机构,《意见》明确:军训工作由教育部和国防部负责,教育部设有专门的国防教育工作机构。军队则由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组织实施。编配派遣军官的省军区和军队院校分别成立学生军训教研室,主要担负本区域内重点普通高等学校部分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协助普通高等学校对专职军事教师进行培训。而作为高等学校,军训工作通常由学校人民武装部负责。
  此外,师资配备方面,“采取学校聘任与部队派遣军官相结合的办法解决”“普通高等学校专门从事军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按国家有关规定聘任”。经费保障方面,则明确“将学生军训工作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内予以保障”。具体来说:中央部(委)所属学校学生军训工作经费由国家财政纳入学校主管部门预算管理,实行综合定额拨款;地方所属院校学生军训工作经费,由地方政府根据学生军训工作的实际予以安排。
  人们“习以为常”的学生军训,却是如此的不同寻常。有学者认为,不同于其他教学,大学军训有着独特的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它有着充分的政策依据,是一项严肃的、带有一定政治性的教学活动。显然,许多人对于军训的理解还处于“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的状态。正因为此,随着时代的变迁,由军训引发的诸多争议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军训引发的“争论”
  作为大学“必修课”,军训已然为公众所熟知,累年的军训,使学校、家长、学生对之变得“熟视无睹”。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由此引发的社会争论逐渐多了起来。从近年媒体报道情况看,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
  争论首先出现在大学新生中。作为军训的“主角”,从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刻起,大学新生就被“通知”开学要进行军训,并被提醒为军训做好相应准备。多数大学新生能够坦然面对即将到来的军训,上大学的喜悦还让他们对军训充满“期待”。相关调查也支持了这一点。
  2010年10月军训过程中,南开大学在新一届大学生中选取了350名受访对象,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大学军训生活充满期待,拒绝“走过场”,期望借此机会了解更多军事时事和理论知识。其中,91%的男生和70%的女生对军训感兴趣,学生的军训态度比较积极。
  然而,对于少部分大学新生而言,大学军训却不是那么美妙。尤其现在的“80后”“90后”们多为独生子女,有着相对优越的生活条件。一想到“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一些学生心里就打了“退堂鼓”。一位参加军训的新生告诉记者,一想到在热辣辣的太阳下军训,心里就打怵。“掉血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这样的豪言壮语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折磨”。
  于是一些新生变着法子逃避军训。在一些网络社区,一些不愿意参加军训的新生凑在一起讨论如何才能躲过军训。这其中,最常用的法子就是到医院开具可以不参加军训的“假条”。
  对此,一位军训带队老师认为,大学生军训并不同于部队的训练,大学军训有自身的训练方案,控制了训练强度,且在天气过于炎热或者遇到下雨天气,会让学生适当“休息”。不愿意参加军训的学生,更多的还是对军训不了解,从而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尽管如此,一些学生还是“吃不消”。
  近年频发的大学生军训猝死事件,则将大学军训一次又一次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据相关媒体报道:今年9月3日,上海某大学新生军训结束后,一名即将满19岁的上海男生突然晕倒,送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2010年9月8日,湖北某高校一女生军训时感到不适,随即被送到医院救治,但被宣布“脑死亡”。同年9月10日,湖北另一所大学一男生在军训第一天猝死。
  尽管猝死事件极为个别,但性命攸关,于是一些学生家长对大学军训的价值提出怀疑,甚至建议取消大学军训。有学者撰文抨击军训,认为学生眼中枯燥乏味的军训被贴上了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貌似军训就是一记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实际上没有多少实际效果。
  对军训中出现的安全事件,教育主管部门也十分“警觉”。2010年8月,教育部就曾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把学生健康放在第一位,组织开展军训活动,要切实做好事故防范工作。
  而在一些人士看来,大学生军训猝死事件不能成为否定军训的理由,甚至从反面说明大学军训的必要。这样的观点同样有着现实的根据,那就是大学生体质逐年下滑的趋势。
  湖北大学对该校2005级、2006级、2007级学生体质检测的结果显示,健康标准合格率分别为85.65%、83.75%、74.85%,呈逐年下降趋势。近年的检测结果与前几年相比又有所下降。而实际上,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状况并不局限于一所高校。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今年9月2日共同发布的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我国中小学生体质连续20多年的下滑趋势首次得到遏制,但大学生的体质下滑仍在继续。大学阶段,本是人体发育成熟和身体素质提高的最高峰,但中国的大学生却成了体质虚弱的代名词。

《军训:大学第一堂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军训:大学第一堂课.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