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第一单元教案6篇-金沙澳门官网
相信很多教师在撰写教案方面都有一定感触,教师在教案撰写时需要体现出思想观点,无忧文档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五上第一单元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五上第一单元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同时了解记叙中描写的作用,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2、掌握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差别等古汉语知识。
教学重难点:
本文从三方面记叙口技表演的奇妙,一是写口技本身的声响,二是写听众的反应,三是交代表演的场面及所用的道具。其中口技本身的记叙与描写,是本文的教学的重点。关于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辩析等古汉语知识,这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与掌握,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旧课,引入新课。
先让学生集体朗读或背诵《卖油翁》,然后告诉大家,《卖油翁》讲的是酌油技术精熟的故事,这篇《口技》(板书课题)讲的是民间艺人技巧高超的故事。这两篇课文都体现了对所从事的工作精益求精便能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课题。
口技,是杂技的一种。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的口技,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技艺的高超。
三、作者介绍(请同学看注解)。
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福建省晋江县人。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晚年住在杭州。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铁声诗》等,现在已经容易看到了。《口技》就是节选自《铁声诗自序》(见清人张潮编辑的一部笔记小说《虞初新志》卷一),文字稍有删改。
四、教师范读课文。
五、正音正字(先请同学查字典,然后上黑板注音):
六、指导学习第一段课文(先请同学朗读并翻译,然后由教师补充讲解):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讲析课文第三段(方法同前)。
三、讲析课文第四段(方法同前)。
四、讲析课文第五段(方法同前)。
五上第一单元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学会概括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并能用加法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自学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学习的方式探索、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自学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请看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了解黄河的走向,弄清楚黄河流域与黄河长度的区别,汇报自己发现的信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师:黄河流域的面积约是多少万平方千米?谁会解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二、学生根据图中信息独立列式
方法一:(39 34) 2=75(平方千米)
方法二:39 (34 2)=75(平方千米)
师:黄河全长约多少千米?可以怎样算?
学生列式:(3472 1206) 7863472 (1206 786)师:观察这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小组研讨,汇报交流师:这是一个规律吗?想办法验证一下。经过验证这确实是一个规律,叫加法结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吗?
生:a (b c)=(a b) c
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加法中还有其他的规律吗?请完成填空,然后观察,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他们的位置,和不变。
师:这也是加法运算中的一个规律,叫加法交换律,能用字母表示它吗?
生:a b=b a
师:学习了加法的两个定律,能根据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吗?
三、观察下面算式,想想怎样算比较简便?
282 63 37
生:用加法结合律可以简算
四、自主练习
第1题。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想法。
第3、4题。注意用简算。
五、简要回顾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作业
自主练习3题。
五上第一单元教案篇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概括出读写的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以有的知识,通过合作、讨论探究,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
教具准备:
卡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看卡片,读数,说组成
3564、407、1000、570、603、 7216、10000、3003、5400、4009、5800、6040、5708、40009
读数的方法是什么?
3、计数器上显示数,学生写出来。
五千零四八千九百六千三百四十三、八千零六十八,九千零??
写数的方法是什么?
4、这节课我们赖学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例2读出下面各数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2 4 9 6
2 4 9 6 0 0 0 0
6 4 0 7 0 0 0
8 5 0 0 0 3 0 0
读作:xxxxxxx
学生自己试读,讨论怎么读?
问:1)含两极的数怎么读?
2)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数位上出现0有该怎么读?
师归纳:个级的数表示的是多少“个”,万级的数表示多少“万”
4)问:怎么读亿以内的数?
师总结归纳:先度完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5)完成做一做
2、例3
20xx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六千八百五十万:
三千零八十万:
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
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
四万零九十
学生试着写数
讨论:含有两级的数怎么写?先写哪一级,什么时候写0?
完成做一做写数
问:怎么写亿以内的数?
师归纳: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写0占位。
三、巩固新知
1、练习一的2、3读出数
2、练习一的第7题写数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练习一5、6、9个人修改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经过学生的回答,教师简明概括,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法
教学效果不错,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
五上第一单元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能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等词语。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方法,并分角色朗读。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体悟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1、课前,同学们对课文已做好充分的预习,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25课《争论的故事》(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展示读词并借用一下词语讲一讲这个故事
打猎为生射雁充饥煮烤争论不休
老人评理两全其美抬头一看无影无踪
过渡:真好,故事讲的既简洁又完整。不过,要想把故事讲的既生动又形象,就要把兄弟俩争论的对话读好。对于读好人物对话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二、品读课文,指导读好对话。 (第三小节)
1、渗透朗读对话的方法。
预设:生1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生2要把文字读准、读对,把课文读流利了才能读好对话。
生3一边读一边想象兄弟俩争论的场面。
生4读好语气。师问:兄弟俩的语气相同吗?生:不同。
师小结:是呀,兄弟俩在对话时有着不同的语气。为什么不同?生:因为他们在争论。师:真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这种读书方法——如何读好不同人物对话时的不同语气。随机板书:不同语气
2、训练
(1)请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课文的第三小节。用直线标哥哥的话,用曲线标弟弟的话,看他们共有几次对话?(2次)
(2)同桌两人一人做哥,一人做弟,分角色练读一遍第一次对话。
3、展示指导读书预设效果
(1)指导读好第一次对话:读谁像谁
生1组:读第一次对话。若没有读好
教师及时指导,告诉同学们,读哥哥的话时就把自己当成哥哥,读弟弟的话时就把自己当成弟弟。做到读谁像谁。
教师及时范读,大家都像老师这样来练一练第一次对话。
再找生1组同学读一读,进步了,读出了兄弟俩争论时的不同的语气。(及时表扬)
教师小结:真好,听了这位哥哥和这位弟弟的争论,好像是真的一样,同学们感觉怎样?掌声相送。
(2)指导读好第二次对话:关注提示语
过渡:是呀,到底是煮着好吃,还是烤着好吃呢?兄弟俩争的是越来越激烈了。谁来接着读这兄弟俩的第二次对话?
生2组:读第二次对话
师:他们读的怎样?(有点争论的语气)大家注意观察这次对话中,哥哥是用怎样的语气来说话的?谁发现哪个词描写了哥哥说话时的语气?(不以为然、大声争辩)那弟弟又怎样?(很不服气)
(3)出示课件:图文对照会读的更好。请同学们看插图,仔细观察兄弟俩争论时的表情,你看出了什么?(争的激烈、快吵起来、快打起来了)眉、眼、嘴、手
咱们让他们再争论一次好吗?生2组再次争论更激烈,进步了。(掌声)
师:真好,我发现咱三一班的同学,特别会观察,越来越会读书了。就像这样读对话时,注意了像“不以为然、大声争辩、很不服气”这样的提示语,再结合插图,就读好人物对话。读出了人物不同的语气。
(4)同桌2人分角色练一遍。
师:看看哪两位同学,能像刚才那组同学读的一样好,甚至能超过他们?
(5)充分展示:指名两组同学来读第二次对话。
师总结方法:你们真棒,此刻,赵老师最想做的是为你们竖起大拇指,你们学会了读对话时,要读出不同的语气读书方法。要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一就要把自己当成那个人物,二要注意对话中的提示语,三要学会观察插图中人物的表情变化。这些你们都做到了。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了,下面咱们一起来合作,完整的读这段话。
4、师生合作,读第三小结。男生:哥哥女生:弟弟师:旁白
过渡:就这样兄弟俩你一句我一句的争论,谁也不罢休,(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那后来,又怎样了?谁来接着往下读?
三、感悟明理,拓展延伸
1、指名读4、5段。
2、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就这样1分钟,2分钟、、、10分钟过去了,你好像看到了——生1:他们还在争论。你好替他们担心。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样子的哥哥和弟弟?生2、生3、、、师:争论什么?生6:怎么吃大雁。师:有解决的办法了吗?生:两全其美,煮一半,烤一半。师:哎,真可惜呀,当他们抬头一看,大雁早已非得无影无踪了。知道了故事的结果,此刻,你想对这兄弟俩说些什么?
3、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教师及时点评并表扬。
4、那么,盛老师班上的同学有怎样的感想?指4名同学读一读。
随机板书: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5、学习双省略号的用法。
师:为什么用两个省略号?生先说——师总结:省略一段文字,希望同学们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6、此时,盛老师听了同学们的话是怎样做的?齐读最后一段。
师: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的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理解“聚精会神、赞许”,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生:同学们说的感想非常好。(预设)生:同学们认真专心地听课。
生:同学们通过《争论的故事》,明白了抓住时机,不能浪费时间。
生:同学们通过学习,知道了不要只顾着争论,不管做什么,关键是先做起来。
7、师小结:同学们的.感悟十分深刻,理解的非常正确,赵老师也要向大家投去赞许的目光,还要为大家竖起大拇指。你们真是一群会读书、会感悟、会学习的孩子!
四、送名言
1、总结板书: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争论的故事》,从中明白了做事要——抓住时机,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下面老师要送给大家几句名言,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想一想,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2、送名言。
人生成功的秘诀是当好机会来临时,立刻抓住它。
——狄斯累利
良机只有一次,一旦错失,就再也得不到了。
——勃朗宁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的利用。
——巴尔扎克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你看那个最容易写错提醒大家。
烤评剖辩嫩键笨聚赞
2、教师范写(辩聚)——生描红——练习写2个(表扬:握姿、坐姿,对照课本生字,争取一个比一个好)——展示。
3、总结:同学们,书读的好,字也写的漂亮。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坚持每天下去,你一定会写的越来越好,甚至会成为中国的书法家的!加油!
六、作业
请同学们课下,把《争论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其实,生活中像这样富有哲理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去书籍或网络上查阅。如: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毛遂自荐、的麦穗等故事。读后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板书设计:
25、争论的故事
读出不同的语气辩聚
五上第一单元教案篇5
教学内容:练习课,课本第28页到32页练习三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读、写亿以上的数。
2.通过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从而感受有些题目用简便方法比计算器还要快一些。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灵活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计算器,数学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回忆亿以上数的读法、写法和改写方法。
学生相互启发、补充。集体交流,达成共识。
2、教材第28页的第5题。
(1)投影出示,读题。
(2)按题目要求,独立完成。
(3)教师有针对性地辅导。
3、写出下列各数。
(1)一亿三千八百万写作:()
(2)四亿零八十万七千写作:()
(3)六百亿九千零二万写作:()
(4)一千零二亿零二十万写作:()
4、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做单位的数。
(1)300000000 =()亿
(2)2800000000 =()亿
(3)80200000000 =()亿
(4)50000000000 =()亿
二、巩固练习
1、教材第31页第15题
(1)四人一组,分组游戏。
(2)讲明游戏方法
每人用数字卡片摆出一个多位数,其他三人分别读一读。
(4)反复摆、读,交流自己的读数的方法。
2、把下面相等的数用直线连接起来。
2045000000七亿
32100000000七十亿零八百零五万
700000000三百二十一亿
350070000二十亿四千五百万
7008050000一百零三亿
10300000000三亿五千零七万
3、用3、6、0、0、0、0、8、9、这八个数字,按要求写出八位数。
(1)最大的数。()
(2)最小的数。()
(3)不读0的数。()
(4)约等于1亿的`数。()
(5)改写成8369万的数。()
4、教材第30页第13题。
5、教材第31页第14题。
注意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6、教材第32页的第19题。
(1)看清题意,说说自己的想法。
(2)集体口算结果
(3)出示题目的下部分。
(4)看看结果是否合理,分析一下错误原因。
(5)计算出精确值进行验证。
(6)谈谈做题感受。
说明:这第二课时应是第十一课时,而上一课时“1亿有多大”的活动课应是本课时。
五上第一单元教案篇6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整百、几百几十的数,能比较熟练地笔算一位数除三位数。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和估算意识,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
复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1、p15.1
出示口算题,学生先独立口算,再指名口算,并选择几题要求说出口算依据。
2、p15.2
分组练习,组织比较。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评讲,归纳计算的注意点。
3、p15.3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组织评讲。
总结归纳:你在计算中发现了什么?
4、p15.4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
组织讨论:本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二、课堂练习
1、720是6的( )倍,它里面有( )个4。
2、根据4606=784填写算式:76( )+( )=( )
3、从300里连续减去6,减( )次正好是0。
4、如果没有余数的除法中,商除数+余数=128,被除数=( )。
5、最大的一位数除三位数,余数最大是( )。
6、408是4的( )倍。
7、831是3的多少倍?9除927是多少?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p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