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途径比较及启示-金沙澳门官网
【摘要】通过对中美高校核心价值观的实施途径的比较,可以从中得到借鉴与启示。具体说来是加强核心价值观与学科课程相结合的研究和建设;加快完善辅导员机制;重视隐性教育资源的作用,发挥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学校与社会组织互动机制。
【关键词】中美高校;核心价值观;实施途径;比较;启示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复杂,世界各国都在加强与巩固本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国非常重视对公民,尤其是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中美是两个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绝然不同的国家,但在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却有很多共同之处,同时各有鲜明的特色。分析比较中美高校核心价值观实施途径,从中得到的借鉴与启示对推动我国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有重要意义。
一、中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途径比较
综观中美两国高校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情况看,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其相似的地方:在目标上都强调培养公民的爱国意识和爱国精神,良好的社会公德和习惯,社会责任感等;在内容上都注意在总体目标一致下各个阶段的子目标,针对学年阶段的差别,制定不同的教育大纲;在教育程序上都重视科学规划教育进程,规划学科建设,具有很强的计划性。从社会制度、历史文化等方面来看,两国高校在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差异,体现在:
第一、在学科课程设置上,中国高校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设置,结合专业课教学和党课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重要体现,也是大学生认知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通过党课,大学生可以了解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历史,使他们从内心感知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承担起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以此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感。三者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而美国高校则开设公民责任课、人类文明课程,如美国总统制、欧洲政治思想、民主问题等,介绍学生必须具有的社会道德和对地方、国家、全球的责任,以此对学生进行国家利益至上等价值观的教育。
第二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引导人物上,中国高校普遍建立辅导员制度,即设有专门的辅导员来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而美国高校一般采用导师制,即一个在某一领域具有特长的专家担任的导师,管理十多个学生,负责引导他们的思想,督促他们的学习,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导师的工作成为学校意志和社会意志在学生生活中得以实现的媒介和桥梁。
第三,在通过校园文化渗透核心价值观方面,中国高校一般都会悬挂国旗、国徽,在教室张贴鼓励诚实、尊重等价值观的标语和口号,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而在美国在构建具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中,注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将大学生融入其宣传的价值观氛围中。大学生的整个生活经历和体验中都会贯穿主流价值观的自我体验教育,美国高校也非常重视大学生社团活动,不仅给予了大量经费的支持,还安排教师给予充分的指导,并通过学分加以认可,鼓励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
第四,在课外活动渗透价值观教育中,中国高校主要是以专题讲座形式进行的,以此宣传核心价值观。这种方式与课堂教学相比,具有及时性和速效性的特点。高校开展以核心价值观教育为目标的讲座,内容大都与学科的知识、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而美国高校是通过与家庭、社区协作三位一体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学校积极深入到学生家长中开展工作,使所有的家长都了解并支持学校提倡的核心价值观及学校建议的价值观策略。学校还争取政府、媒体、青年组织、商界等社会各界的帮助,以此帮助大学生体验和践行合作与团队精神、尊重与责任感、归属感和奉献精神等道德价值。
二、美国高校核心价值观实现途径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加强核心价值观与学科课程相结合的研究和建设,提高教育工作的科学性。目前我国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脱离实际,理论过于抽象,核心价值观操作科学性不强,理论课程如同虚设,实际效果差强人意。而美国注重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各科学科中。
第二,加快完善辅导员机制。与美国重视导师引导相比,中国高校的辅导员只注重基本工作,忽视对大学生的人格培养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作用。高校应从实际出发,加快完善有效的辅导员机制,关键在于形成以日常生活帮助、学业辅导为基础,以价值观教育为重点的工作观念。高校应鼓励辅导员不断学习,培养其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使他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引导大学生核心价值的形成。
第三,重视隐性教育资源的作用,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美国高校重视校园文化的隐性资源的运用,取得良好成效。这就启示我们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时,要重视校园环境的营造,形成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文化环境。加强对学生会和社团组织的指导,注重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活动的意识,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领悟、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第四,构建学校与社会组织互动机制。美国的“三位一体”教育平台在价值观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对大学生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中国高校仅依靠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的同时,大力借助社会组织力量,完善我校与社会的互动机制。
参考文献:
[1]李萌,美国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实现途径与启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6).
[2]艾政文,中美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比较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 lo(11).
[3]龙一平,沈绍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策略诉求及其实[j]前沿,2009(9).
[4]翁湘洁,美国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益经验及启示[j]工会论坛,2010(5).
[5]李晓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途径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