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乡之间隔代教育异同的比较及对策探究-金沙澳门官网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然走进了父母的行列。由于独一代的年轻父母工作繁忙,祖辈们逐渐承担起抚养孩子的重任,从而导致隔代教育越发成为社会的主流趋势。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城乡间隔代教育的特点、城乡间隔代教育的异同,分析造成城乡间隔代教育异同的成因及反思,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隔代教育,以益于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乡隔代教育;异同比较;对策
中图分类号:g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1—0089—03
隔代教育,主要是指现今年轻父母,因自身工作繁忙、外出务工,或者家庭离异等因素的影响,将自己子女的教育、抚养等全部或者大部分的权利交给祖辈,使孩子不再接受父母亲子教育,祖辈们开始自觉或者被迫地承担起照顾孙辈的责任和义务,对孙辈进行抚养和教育。
一、隔代教育的分类
1.主动完全隔代抚养型
主动完全隔代抚养型,是指年轻父母由于自己工作繁忙,或者外出务工、家庭离异等种种因素,无法抚养教育其子女,将子女的抚养教育的权利完全交给孩子的祖辈。而祖辈为了享受天伦之乐,在体力以及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主观上积极愿意帮助年轻父母抚养。
2.主动部分隔代抚养型
主动部分隔代抚养型,是指年轻父母由于自身工作繁忙等因素,无法完全抚养照顾自己的子女,将子女的部分抚养教育的权利交给孩子的祖辈,孩子的父母则采取周末、晚间、假期等抚养的形式对孩子进行教育抚养。并且祖辈们在主观上是积极愿意帮助年轻父母抚养孩子。
3.被迫完全隔代抚养型
被迫完全抚养型,是指年轻父母由于自身工作繁忙、外出务工、家庭离异等因素,无法抚养照顾其子女,将子女的抚养教育的权利完全交给孩子的祖辈。但是祖辈由于自身体力及经济因素,在主观上并不愿意帮助年轻父母抚养,但是迫于现实无奈,孩子无人养育,在没有选择余地的情况下,硬是扛下对孙辈的教育和抚养。
4.被迫部分隔代抚养型
被迫部分隔代抚养型,是指年轻父母由于自身工作繁忙等因素,无法完全抚养照顾自己的子女,将子女的部分抚养教育的权利交给孩子的祖辈。祖辈们也许因为自身体力不支,经济条件有限,在主观上并非出于积极愿意帮助年轻父母抚养孩子,但迫于现实需要,年轻父母没有充足的时间抚养照顾孩子,因此,老人们被动地帮助年轻父母抚养子女。
目前在我国,无论是城镇地区还是乡村地区,这四种隔代教育的类型都普遍存在。但是,在农村地区主要以主动完全隔代抚养型和被迫完全隔代抚养型为主。由于城镇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农村地区微薄的土地收入已无法维持农村地区日常的生活水平,众多农民子弟开始外出务工以赚取钱财维持生计。在这种情况下,外出务工的青年父母无法对自己孩子进行抚养和教育,因此,青年父母将抚养教育孩子的权利交给祖辈。祖辈有的由于自身体力及经济因素能够承担起抚养孩子的义务,在主观上愿意帮助青年父母抚养子女。有的祖辈由于自身体力及经济条件不足,在主观上并不愿意帮助抚养孙辈,但是由于现实迫于无奈,被迫帮助抚养,承担抚育孙辈的责任。
相对比农村地区,在城镇地区当中,则主要以主动部分隔代抚养型及被迫部分抚养型为主。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行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城镇中第一代独生子女走入父母行列之后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投入到工作当中,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照顾自己的子女,因而大多城镇父母倾向于将孩子的部分教育抚养的权利交给老人,青年父母则采取下班或周末后与孩子相处。有的老人此时已经退休,有精力和时间照顾孩子,有的老人由于自身体力及经济因素,没有足够经历和时间照顾孩子但是又迫于无奈帮助子女照顾孙辈,因此,在城镇地区主要以部分隔代抚养型为主。
二、城镇化隔代教育与农村式隔代教育的相同之处
1.重养育而不重教育
“养育”主要是指抚养,以满足基本日常生活的需求。“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进行培养,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无论是城镇地区还是农村地区,祖辈们对于孙辈的教养都是以抚养为主,而忽视了对孙辈的教育,忽视对孙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和形成。而当青年父母对孩子进行严厉管教的时候,老人往往又会对孩子进行“护短”,使孩子生活在矛盾的教育氛围之中,容易导致孩子形成矛盾的双重性格。这不利于孩子形成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不利于孩子与社会的融合,不利于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也不利于孩子养成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2.传统教育思想严重,有利于传统品德的传承,但经验代替科学,阻碍儿童创新性发展
无论是城镇地区还是农村地区的祖辈们,都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都是以道德作为最高的价值取向。他们注重对孙辈们优良品德的培养,祖辈们可以告诉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培养孩子们的公德心,并能够使孩子们尊老爱幼,这有益于中华民族优良品德的弘扬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但与此同时,由于祖辈们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他们往往会强调长幼有序,不得忤逆祖辈们的“绝对权威”,这与现代教育理念中强调“自我价值”的理念相悖,不易于孩子创新思维的发展。
3.隔代教育封闭孩子的范围,虽促进祖孙之间情感,减轻父母负担,但导致亲子隔阂
无论是在城镇地区还是农村地区的隔代教育当中,祖辈由于自身活动范围的有限,往往也会限制孙辈们娱乐活动的范围,以便于对孩子的教育看管。虽然老人们“返璞归真”的“儿童心理”有益于与孩子情感的融合,但这种行为会导致孩子们的交友范围大大受到限制,不利于他们形成合作精神。虽然隔代抚育减轻了青年父母负担,促进“隔代亲”,但是由于青年父母忽视了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缺少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会导致父子之间的隔阂,不益于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城镇化隔代教育与乡村式隔代教育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