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金沙澳门官网 >  书信文档 >  慰问信 > 内容

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意义及评价-金沙澳门官网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1 06:13:16     阅读:次


  摘要: 教育、科研、产业三者的结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高校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对增强企业竞争力、发展地区经济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开展需要科学的理论和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可对涉及产学研合作教育各种因素进行分类,建立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高校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对教育成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
  abstrac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education, research and industry is an inevitabl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llege cooperative education can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make a significantly economic boost of an area. to carry out cooperative education needs of the scientific theory and rational evaluation system. by ahp, the variety of factors involved in cooperative education can be assorted and a unifie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an be created. the educational outcomes of colleges can b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ssessed by the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教育;评价;层次分析法
  key words: the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cooperative education;appraise;ahp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9-0176-03
  
  1问题的提出
  1687年,牛顿完成了无论是从人类科学史还是文明史上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奠基了现代科学大厦并带给人类一种“确定性”的世界观[1]。以牛顿为代表的经典力学理论认为,世界是具体的,所有研究对象都可以解释成具体的、特殊的物质运动,对象之间关系稳定而且容量测量。这种科学观念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对教育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然科学在教育领域开始受到重视,借助于数学工具,人类能够容量地确定任何事物之间的精确联系并基于此作出准确的预测和掌控。在这种知识确定、主动发现的思想的指导下,教育成为达到发现知识这一目的的最有用的工具。
  美国是最早意识到科研重要性并加以扶植的国家。18世纪中期的立宪会议提出了科学研究机构须配备必要的考察队、奖励科学和学会等措施,总统直接加入科学组织更是将科研重要性提升到了政治高度。这些举措对美国科技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集中涌现出很多对当代仍然有重要意义的重大发明。科学研究机构的数目可以最直观地反映美国科技的发展速度。从1785年到1815年,美国科研机构仅增加了四所,1815年到1825年,新建了十五所,1865年,美国已经拥有三十六所科研机构。这些科研机构在建设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些重点科学组织,如1840年成立的“国家鼓励科学研究所”、1848年建立的“史密逊研究所”、1863年成立的“国家科学院”等等。在19世纪,美国就建立了四百零七个科学学会和专业组织。其中三百一十五个是1860年以后建立起来的。这些重要的科研组织,曾经开展了十分有效的工作和实验,为推动美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当教育和科研的理论成果足够成熟,就会以实践形式落实到企业生产中,从而提高生产效率。20世纪初期,泰勒在美国某一炼钢厂对工人进行操作规范的科学实验,通过坏境标准化、工具标准化、操作标准化等一系列规范,使工人日产量由12.5吨上升到47.5 吨。因此,在其总结著作《科学管理原理》(发表于1916年)中,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标准化和效率[2]。这种指导思想不仅被迅速应用于企业生产,也被迅速应用于教育领域。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斯金纳设计的“教学机器”。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将按序列化的因果关系编制的课程,按“小步子”的方法提供给学生,并以“理性”的机器来完成教学和评价[3],成为至今仍影响深远的标准化程序教学。
  过去三百年间,确定性理论和数学工具、迅速发展的科研机构、标准化原理和科学管理相互融合,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因此,近代社会的发展应当归结于教育、科研、社会生产的密切结合,这种结合是主动、自然的过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教育、科研、生产的结合使企业创造出更多效益,而高校作为先进理论和实验的平台,在三者结合的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2产学研合作的区域经济意义
  社会经济建设的主体是企业、大学和科研单位,政府部门对这些单位进行管理,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与高校教育科研水平有重要影响,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教育资源相对经济薄弱地区也会占有优势,发达地区可以为高校提供更多的资金,帮助高校改进教学,加强科研。高校的创新理论、研究实验和人才培养也可以服务社会,对改善企业生产环境和提高生产效率也具有积极意义。研究表明,只有高校培养的高级人才与地区资本结合,才能共同作用于地区经济增长[4]。
  这种相互扶持的模式形成了良性循环,表现在我国当前存在的众多创新型区域,如科技园、产业群等,这些区域都渗透了产学研合作。这些区域都是按照科技运行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将各自资源进行重组形成新的联合体,是经济发展和创新活动活跃的地区。麦克尔·波特在《国家的竞争优势》(1990)一书中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由四个广泛的特征决定,这些特征是环境条件、需求条件、相关支撑产业,以及企业结构和竞争,机会和政府在影响这四个特征上也扮演了特殊的角色。模型描述见图1。
  在这四个特征中,企业是生产和创造效益的主体,企业结构和竞争力可以通过科学管理进行调节。市场需求是可观存在的,由社会环境决定,高校影响着需求环境以及与产业相关的支撑条件,市场需求可以依据政策、经济等因素做出预测。环境因素主要指企业所处的生产环境,有利的环境因素可以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高的效益,提高竞争力。一般的环境条件包括资本和员工,而发达的环境条件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和从事尖端学科的高校研究机构[5]。关于跨国公司研发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表明,现阶段我国加大教育支出的同时注重加强研究生教育,只有企业投资与受到精英教育的人力资本相结合,才能使经济显著增长成为可能[4]。
  高校在企业的产业支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高校培养的人才通常对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产生影响,而地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也可以为高校活动提供所需要的科学仪器设备和教育实践场所。社会产业竞争及其运行机制也不断改变大学的办学模式。有许多例子表明,参与国内或地区竞争的强大企业群,直接刺激了高度专门化领域的研究和教育。一些合作企业如电子制造、汽车生产等企业的成功,对著名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的办学模式,都能产生方向性的影响。在国家竞争力有重要意义的领域,政府也会积极改善环境因素。高校开展产学研教育,从经济角度看,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从自身教育角度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实践,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意义及评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意义及评价.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