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溢满关怀之情-金沙澳门官网
摘 要: 本文从解析人文关怀的内涵出发,结合实际案例对课堂中教师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进行透析反思,并提出以下建议以期改善现状:加强师范教育阶段中的情感教育,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情感型教师;推行课堂教学多元评价手段,注重对教师人文关怀的评价维度;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互动,真正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关怀教育,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关键词: 课堂 人文关怀 教师
一、真实的课堂情境中缺少了什么
某日下午去朋友任教的小学听课,这是一堂英语课,课堂的前五分钟通过老师提问的方式复习前一天的内容,并对回答正确的同学予以奖品奖励。在提出第一个问题后,有个男同学犹豫了一阵还是勇敢地举起了手,可能这个同学平常不是特别积极发言,所以老师并没有喊他回答问题,而是喊了另外一个担任班干的同学回答问题。提问第三个问题的时候,那位同学又举起了手,老师叫他起来回答了问题,也许是紧张或者知识不大牢固的缘故,结结巴巴地竟然没有回答出来,老师没有对该同学进行提示并启发他得出答案,却挥手示意其坐下,让别的同学回答。随后,该男同学失望地坐下来,脸红红的,有点紧张还有点不好意思,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左顾右盼,注意力很明显地被分散了。虽然,在随后的新课授予过程中,老师也有提问,但该同学的积极性明显受到了挫伤,有时候想举手,但还是犹犹豫豫地红着脸又将手放了下来。在这个案例中,很明显,此英语教师在课堂中没有很好地关怀这位学生,使得该学生在整个课堂中注意力不集中,或许还会削弱他对之后的英语课的积极性。虽说新课改进行了多年,新课改所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也在贯彻中,但其理念所诠释的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关爱学生,追求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1],在当下的课堂中并未得到有效的践行。
二、课堂中教师人文关怀之内涵浅析
课堂,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场所,更多的是师生平等对话、相互理解和交流的场所,他们在这里共同演绎一段生命经历。课堂中,教师的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鼓励的眼神都可能对学生的行为态度产生不可预估的影响。所以,在课堂中,教师不仅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善自身,更要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有生命的人看待,给予其充分的人文关怀。
“关怀”一词常被解释为“关心”,而对“关心”的解释则多是“留意”或“常放在心上;重视和爱护”[2]。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将这两个词混用。其实“关怀”比“关心”有着更深的涵义,一般认为,关怀是一个价值性的术语,它与爱、责任相关联,意味着对某人某事负责,保护其利益,促进其发展,它是人的生命本体意义上的概念[3]。诺丁斯强调关怀和被关怀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她认为,关怀不是一种美德,而是一种关系[4]。这种关系并不是一方施予另一方接受的关系,而是双方都有付出和收获的平等互惠的关系。
这种关怀关系在学校中演绎为师生之间的关怀,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更要重视学生的被尊重和被承认。教师在这段师生关系中不仅仅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还需要扮演好关怀者的角色。人文关怀,更加深化了关怀的内涵,其核心在于肯定人的价值,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等。学生本身是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有着精神需要和文化需要的完整的“人”,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关怀更应该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不仅仅在学业上给予重视,更应该在其情感诉求、情绪变化及心理健康发展等多方面都予以深度关注。
三、课堂中教师的人文关怀之意义初探
在课堂中,教师的人文关怀可以让师生都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内在的发展动力,这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课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教师的人文关怀满足了学生的情感诉求,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关注,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及早发现学生的需要和问题并予以关心和引导,对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大有裨益。另外,教师的人文关怀对于建立和谐的课堂也能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课堂的和谐往往在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回顾我们的学生时代也有同样感受。喜欢这个老师,他上的课便会格外积极认真,相应的,和教师的交流也会更多,这门学科便慢慢地成为自己的强势学科。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人文关怀对于和谐课堂的构建至关重要。再者,教师的人文关怀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提升,而专业情意方面,则需要教师付诸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宽容及其理解之情来日积月累地养成习惯,教师的人文关怀正是将教师的专业情意最直接的表现。最后,教师的人文关怀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道德的养成及多方面的发展,促进其全面发展。我国的教育仍然侧重于知识教育,对学生情感、心理和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关注不够。教师的人文关怀及其言行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润物细无声地促进学生的道德养成、心灵的洗涤,使之发展成完整的人。
四、课堂中教师“关怀冷漠”之现象透析
以上所谈的案例,或者是其他我们在课堂中看到的教师人文关怀冷漠甚至缺失的现象,不少人将其归咎于教师经验不足,教学忽视了生活或是教师缺少智慧等原因。然而,仔细推敲思考便可发现,为什么在师生构建的课堂中需要关怀的个体被视而不见,需要照顾的情感被活生生地掐断,归根结底还是由于课堂中缺少对人的关注,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突出。
对学生的关心、关爱应该体现在充分理解学生,真正尊重学生,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体现出“人”的价值。而在文中的案例中,教师在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时候,并没有进行启发诱导,帮助他得出正确答案以便获得心理满足,而是叫其他同学回答,只为寻求到正确的答案。该教师忘记了提问的初衷,也忘记了教育的应然使命,即对成长中个体的关怀[5]。在此过程中,教师未能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考虑,与其进行情感交流,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主体的“人”的价值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