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读后感800字8篇-金沙澳门官网
每一本书都是一次心灵的旅程,而读后感则是这段旅程的结晶,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那些深刻的读后感,仿佛与作者心灵相通,下面是无忧文档小编为您分享的《水浒传》的读后感800字8篇,感谢您的参阅。
《水浒传》的读后感800字篇1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水浒传》的读后感800字篇2
以前,除了《西游记》之外,我没有接触过四大名著,这个假期没有作业,我就用这些时间攻读了四大名著。让我深有感触的一册是《水浒传》。
没有接触这部书的时候,我只淡淡的了解到《水浒传》中有一百零八位好汉,并没有什么感受。
读过这本书之后,我终于有了自己对《水浒传》独有的见解。
一开始读的时候,我对它并没有什么兴趣,因为这是一部古书,有些词不大理解,读起来枯燥无味,就因为这本书中不认识的字太多,翻字典就翻了无数遍,以至于一些常用部首的页码都记得滚瓜烂熟了。
但后来,我逐渐对它有了兴趣。那些好汉当中,我最喜欢李逵。李逵粗心大意,直爽豪迈,只要一出去就必定惹祸,但我反而喜欢李逵这样的性格。在宋江等受到招安之后,李逵打仗时,折了一名助手,虽是一个悲惨的场面,但是在描述李逵时有一个词—“哭奔回来”,让我哈哈大笑。我在前文之中,从来都没见过李逵哭过,在这里李逵却洒下了对他来说极为罕见的泪水,也可见其重情重义的性格。
其次,这一百零八位好汉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的英雄品质,也使我为之动容。每次有一位好汉落难,宋江必会竭尽全力,救其还寨。而每次,有哪个好汉被抓,都是始终不屈,求其一死,这种对宋公明的忠诚,我想,也是宋公明的义气所换来的吧。
书至末尾,也带上了“悲剧色彩”。本来百战百胜的宋江带好汉们去讨方腊时,却每每折将,读到这里时,我流过不止一次泪。
但最感动的章节,当属小说的结局—第一百二十回。卢俊义被奸臣用水银毒死,让我十分气愤。宋江最后也没逃过这一死。后来,李逵、吴用、花荣随宋江而去,更是让我潸然泪下。
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描述得当。
而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一百零八个人,各有各的性格,难度很大,但是,作者施耐庵却把这一百零八位好汉形象塑造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令我佩服之极。
?水浒传》,彻彻底底的把我折服了。
《水浒传》的读后感800字篇3
读完了《水浒传》使我对108个好汉充满了敬佩之情。《水浒传》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浒传》是部庞大、复杂的小说,它生动地描写、反映出了梁山起义的发生,发展壮大直至起义失败的整个过程。它明确地描写出了当时起义的社会根源和原由,并成功塑造出了那些栩栩如生的起义英雄的形象,且通
过他们不同的反抗道路展开了起义过程,也具体地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而反抗,结果被逼上山落草。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们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水浒传》是作者施耐庵根据北宋农民大起义的史料和民间传说而写成的一部伟大的小说。小说倾向鲜明地描写了人民群众反抗压迫的行动,高阔了当时不同阶层的人们从觉醒到反抗的斗争道路。
?水浒传》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高俅、蔡京等一批像吸血虫一样的统治者;最具反抗精神的李逵;性格刚烈的武松;逆来顺受、最后走上反抗道路的林冲。他们都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水浒传》的语言精练、简洁、丰富而又生动,往往三言两语就能刻画出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水浒传》的故事引人入胜。大大小小的故事,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着有机的联系,从而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正是这些艺术成就,才使《水浒传》成为不朽的著作,名列为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
读完这本书,我又想到了胆小的我自己,每次遇到困难就萎缩不前。有一次,学校举行一次数学竞赛,我的强项是数学,但是却没有信心,没有报名,老师很惊讶,把我叫到了办公室,给我做了一大堆思想辅导,我才勉强地答应参赛了。我想,如果不是那次老师劝我报名,我也不会得奖,也不会信心大增,迎来以后的比赛。如果你不去争取,就一定会失去,你争取了,就有机会得到,为什么不大胆地尝试呢?
《水浒传》的读后感800字篇4
读了《水浒传》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的罪恶,以及好汉们追求的“忠义”。
这本书大致讲述了:一百零八个好汉因为各种原因上了梁山泊,成为当时朝廷的一大心病,在朝廷几次攻打未果后,接受了招安,并帮助朝廷征辽、平王庆、平田虎、平方腊,最后仅剩二十余人。由于朝廷的四大奸臣嫉妒其功劳,部分剩下受封赏的好汉被害得丢官或被害死。
作者施耐庵在书中塑造了一百零八个好汉、四大奸臣以及听信奸臣之言的宋徽宗等形象。本书对于人物的描写得十分生动,感觉有血有肉。好汉们各有不同的性格,语言描写也十分出色。故事的描写也是环环相扣,很自然的引出下文,非常真实。
整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莫过于浪子燕青了。他“忠”——对朝廷忠,同其他好汉一同为朝廷平息叛乱;对主人忠,在卢俊义有难时帮助其脱险。他“义”,对朋友从来都是很好,一直为朋友着想。他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一身本事,无人比得;弩箭从不放空,相扑更是天下第一。黑旋风李逵在梁山上天不怕地不怕,翻了脸宋江也敢骂,唯独怕燕青。他虽是三十六天罡星之末,但十分机智。招安之事,燕青从李师师处入手,才得以见到宋徽宗,如果没有燕青,就没有梁山泊的招安。最终,他同其他好汉为朝廷平息叛乱后,意识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预感跟卢俊义前去受封没有好结果,便独自离去,功成身退。燕青这样的人物,不得不令我佩服。
?水浒传》中,每一回的开头都会有一首诗词,有些讲述了章节的大致内容,有些则写出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与想法。第七十九回开头的一首《西江月》:“软弱安身之本,刚强惹祸之胎。
无争无竞是贤才,亏我些儿何碍。钝斧锤砖易碎,快刀劈水难开。但看发白齿牙衰,惟有舌根不坏。”这首词说明的道理与老子的一个故事差不多,反映出:柔弱有时能够胜过刚强。
?水浒传》的确是一本十分耐人寻味的好书,故事情节与深刻意义都等着我们去发掘。
《水浒传》的读后感800字篇5
读罢《水浒》,阖上双目。复杂的心绪像带刺的荆棘,缠绕在心头。心中有种情绪,像是前些日子对孔乙己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又不是。梁山一百零八名英雄,再加之书中的其他无名,甚至无姓的好汉,哪一个不是在争?为活着争取。
不然宋公明不会上梁山,卢俊义亦不会落草为寇。那心情究竟是什么呢?有恨愤吧。北宋末年,皇帝昏庸,四大奸臣当道。高俅为了个人恩怨在朝廷用人之际赶走武艺高强的王进,又因自己干儿子看上林冲之妻而害林冲全家。他几次攻梁山未成,全军覆没却知情不报。这等逆贼在朝野之中为害社稷,国家岂能兴?蔡京为一代庸相,儿子、女婿皆以其名搜刮民脂民膏,载舟之水已苦不堪言,国家岂能兴?童贯、杨戬也都是为私怨或利益大打梁山忠义之士的小人,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的人为官,国家岂能兴?国无国法,残害忠良,以封建之制摧残人才,这一切的一切宣示着一句话:此朝将亡矣!有嘲讽吧。
呼保义尽管有无数江湖中人支持,仍一心只想受朝廷招安:于公,是为百姓谋福,不让朝廷乃至天下被贼人荼毒;于私,也只为光耀门楣,而不图什么富贵荣华。虽然有好心,但他把一切想得太简单,也太低估了统治者的贪婪。于是,他终究没有躲过上位者的忌讳,高俅的一杯毒酒,了结了他的性命。可笑,这么对他的朝廷,他竟不怨,就算是死,也怕李逵聚集众人攻打朝廷,拉着好兄弟同死在毒酒之下。迂腐,只懂得愚忠,却到底不知什么才能真正为百姓获到安定生活。最后还拉着李逵与他同尽——为了那真正给百姓带来灾难的朝廷。这样,就算是英雄,是众将之首,也磨灭不了他带领一百零八将没落的罪过。朝中有臣,却只有奸臣像高俅和庸臣如宋江来左右天子,这也是北宋在宋徽宗时期衰败的原因啊!有同情吧。
卢俊义仪表堂堂,武艺高强,本又为员外,气度不凡。即使入了梁山,也自有一番潇洒姿态。他和宋江一样,也是愿意受到朝廷招安的,却被那四个贼臣设计陷害,将水银放在天子赐他的膳食中,以至于他回庐州不能骑马,而在淮河立于船上消遣时,因此册立不牢,失足落水而亡。本是一代骄子的堂堂玉麒麟竟会落得“屈作水中冤抑鬼”的可悲下场,让我不禁唏嘘不已,心中免不了一阵同情。有敬佩吧。吴用满腹经纶,足智多谋,担任着梁山军师一职,但这并不是让我敬佩的最主要原因。我的敬意来源于他对宋江的情义。在我看来,以学究的才智,无论到哪,都会被委以重任,予以款待,即使他曾是梁山上人,徽宗也定会招安重用他。
可他宁愿追随公明,在他坟头自缢,也不愿任皇帝调遣,就可见其重义之心。他以死亡的方式诉说对公明之情,虽然这种方式我不尽认同,但此精神却令我感动、敬佩。想替公明说一句:得友如此,夫复何求?对同高俅等一样的奸臣们愤恨,对如呼保义一般的庸臣们嘲讽,对同玉麒麟一样的好汉们同情,对如吴学究一般的英雄们敬佩。
《水浒传》的读后感800字篇6
很早就听说《水浒传》非常好看,正好妈妈的一位朋友家有,便送给了我。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总算把《水浒》的上册啃完了。
令我最佩服的就是作者在描写两方交战时的高超技巧。就拿杨志和索超在大名府的那场比武来说吧。不谈两人的盔甲武器,也不谈双方打斗的场面,单是两人的马,作者就写得活灵活现。索超的马“色按庚辛,仿佛南山白额虎;毛堆腻粉,如同北海玉麒麟。”而杨志的马“骏分火焰,尾摆朝霞,浑身乱扫胭脂,两耳对攒红叶。”作者观察细致入微,虽然在这里只用了比喻的手法,但在描写杨志的马时却用了四种不同的物来比喻马全身不同的红,使人觉得可信、真实,足可见作者技巧的巧妙。
除了看,当然也要思考,我思来想去,就是一个问题不大清楚,那就是何为好汉?一个人的好与坏是由法律、真理来判断的,那书中所谓的好汉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呢?武松,他为兄报仇,杀了嫂嫂与西门庆,那是兄弟情深,也就算了。可他血溅鸳鸯楼,把气撒到了别人身上,连在张都监家看马的也被他莫名奇妙地杀了。这看马的老头与武松无怨无仇,连面都没见几回,有什么理由杀他?就因为他帮张都监看马?武松见孔亮喝酒吃鸡,自己只有熟菜,便打跑他,自己霸占了,这也能称作好汉?
想着想着,倒也想出了几分道理。以前,人们把“义”看得特别重,史进不就看在朱武和杨春重义气上,放了陈达吗?如今,做事都得依法律,如果也学他们一样,反而会害了别人。因此,时代变了,人的观念变了,我们只能用欣赏的角度去看这本书,万万不可把它当成教科书。
?水浒传》是一部产生于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前一个部分主要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领袖的队伍,他们一共聚集了一百零八个好汉,一起替天行道、反抗贪官污吏、反抗压迫、扶助弱民,跟地主恶霸、贪官污吏斗争,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的故事,但这支队伍最后接受朝廷招安,被派遣去镇压另一支农民起义队伍,结果两败俱伤,最大的胜利者反而是朝廷。
这本书形象地反映历史上的一场农民起义的从头到尾的全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让人们进行深入地思考,也引起了人民群众对这些英雄好汉的敬仰,歌颂了人民的反抗精神。
《水浒传》的读后感800字篇7
忆往昔,读过的书不少,唯有那豪情万丈的《水浒传》,令我久久难忘,又是一个惬意的下午,轻抚有层薄尘的书面,手边的香茗冒着热气,令我不禁想起往昔读《水浒传》的点滴,轻品一口淡茶,轻启书页,好书需久读。
书中人物情节是那样的熟悉与陌生,少了一分表面的浮华,多了一分内心的思考。在我眼中,他们不仅仅武艺高强的英雄,更多了一分深沉与内心的表现,我亦非昨日,只见事之表象,未明事中真意,豪迈之情油然而生,正义在心中涌动。
初见林冲,总觉其过于怕事,虽有一身好武艺却未有男子气概,现在觉得并非其无男子之气,实其有观大局之心,有容人之度,大丈夫能屈能伸,岂料他人无容他之意,最终恍然大悟,奋起反抗,我觉得这才是真男人。
再说鲁智深,先觉他力大无穷三拳,便打死了郑关西,倒拔垂杨柳更是厉害无比。可现在看来他更有十分细腻的内心,不似一般莽汉,只有力,未见智。
最后说宋江,开始觉得他着实仗义疏财,求贤若渴,宽容大度,更有统领才能,可现在觉得他有些忠君思想过了头,最终断送了梁山好汉的大好前途,甚是可惜。
再读好书心中涌起千思万绪,汇聚成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而我们的目标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神圣维护这一份“神圣”。
《水浒传》的读后感800字篇8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水浒传》,令我感慨万千。
水浒传具体生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他们不占城池,出榜安民,异姓一家,塑造了一大批梁山泊好汉忠义,替天行道的光辉形象。
在风雨飘摇的北宋末期,梁山泊好汉忠君报国,为民除害,着实令人钦佩。比如一百单八将中的宋江,江湖上人称他为山东及时雨宋押司,他深明大义,急盼招安,愿为国家出力。在兄弟托塔天王晁盖死时,他十分悲伤,几次要哭昏过去,每日都会领众举哀,遵从晁天王遗言,发誓要带领好汉们,活捉敌人史文恭,为晁盖报仇,在不断地努力下,他做到了。他军法严明,宋江手下的军校因为酒肉少而杀了厢官,宋江哭着命他痛饮一醉自缢而死,而后,他顾着梁山泊时的恩情,盛棺安葬,他真是一个有情有义,爱憎分明的好官。
而反过来呢,以高俅为首的奸佞宦官使人愤恨,高俅身为殿帅府太尉,本应报效朝廷,而他却因为宠溺养子,使计拿下教头林冲,刺配沧州道,险些被防送公人董超和薛霸结果了性命。在三败梁山泊时,他被活捉上山后向宋江保证会向天子重奏招安一事,而后却转面无恩,连日称病,不敢上朝,又将水银放入卢俊义、宋江得赏的御酒中,让他们中毒身亡。这样一个奸诈小人没有被天子加上罪名,令人可忧可悲。
现在的社会不再是过去那个腐朽衰落的封建王朝,而是科技文化蓬勃发展的新社会,我们身为祖国的花朵,应该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肩负起未来的重任,为理想勇敢前进。而书中的梁山好汉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它成为我们积极向上成长的新动力。《水浒传》在我遇到困难时使我想到梁山好汉们在遭到朝廷的讨伐时携手共进,积极出力的事迹。在我孤独无助的时候梁山好汉仿佛变成我的指路人,告诉我要对朋友热情主动。
读过《水浒传》后,我仿佛被注入了正义的能量,它恰如一首史诗,为我们展示了当年的国势特征和民俗风情,但它为我们传达的更多的是可歌可泣的英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