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金沙澳门官网
〔摘要〕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部分农村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不注重理论学习、理想信念教育严重滞后、市场经济的冲击、党内腐败的影响等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现阶段,应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组织建设等途径,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予以强化。
〔关键词〕 农村党员干部;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组织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5)03-0034-03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作为个体的共产党员,缺失正确的理想信念意味着失去人生意义和价值;作为整体的中国共产党,缺失正确的理想信念意味着丧失先进性,偏离前进的方向。我国农村党员干部在党员群体中占很大比例,作为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发展农村经济和搞好农村工作中担任着直接领导者和组织实施者的重要角色,肩负着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其言行、举止、作风、水平等直接并深刻影响着农民群众对党的认识,关系到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近年来,广大农村党员干部为新农村建设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的贡献有目共睹。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经济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革,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这个关乎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的根本问题上出现了状况,重视并强化农村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已迫在眉睫。
一、农村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的表现
(一)思想上产生困惑、迷茫
总的来说,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一定会逐步实现的坚定信心与坚强决心。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在受到错误思想干扰时就不会困惑,在遇到困难风险阻碍时就不会退缩。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党员干部主要产生于农民,文化程度偏低,老龄化问题严重,非无产阶级思想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存在,这就决定了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眼界不够开阔,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对事物的理解认知能力有限,不能从历史的角度、从我们党和国家走过的历程中去体会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也就无法坚定共产党人应有的理想信念。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它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但是在其前进道路上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对党的前途命运产生疑惑,开始怀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怀疑共产主义理想能否实现,动摇、弱化甚至放弃了对党的忠诚。他们心中没有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盏明灯,就会失去远大目标,迷失方向,想问题、办事情时就会倾向于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时就会消极懈怠、被动应付,不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缺乏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维护党的形象的动力。
(二)为人民服务宗旨观念淡化
多数农村党员干部能牢记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集体观念强。但也有少数农村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在利益面前将党的宗旨抛在九霄云外。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身肩负的责任,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他们中的有些人本身入党动机不纯,不想着为农民服务,带领村民谋发展,而是冲着个人名利,甚至是在家族势力的帮助下,或者靠贿选拉票入党当村官的。他们认同“有权不用枉做官”,信奉“一朝权在手,便将令来行”,摆不正自己的“公仆”位置,认识不到自己的荣誉、权力来自于人民,反而对他们颐指气使。
(三)组织纪律涣散,党员意识薄弱
坚定的理想信念的生成离不开严格的党内生活,用严明的党的纪律严格要求党员干部,才能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许多农村党员干部组织观念缺乏,组织意识不强,组织纪律涣散,长期不主动缴纳党费,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做组织分配的工作,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将自己混同于普通农民群众,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严重,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丧失。此外,党员意识强弱和能否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密切相关,意味着党员干部对党的先进性是否认同。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党员意识淡化,不能自觉地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积极主动地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意志衰退,思想僵化。
(四)道德缺失,缺乏号召力
党和政府非常关注三农问题,关心农民增收,为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出台了一系列的惠民、富民政策,随着这些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崇尚“金钱万能,金钱至上”,丧失了共产党人应有的理想信念,道德滑坡、败坏,腐化堕落。表其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人生观、价值观错位,在金钱和物质利益的刺激下,利欲熏心,全然不顾国家法律,利用职务便利收受贿赂,冒领树木补偿款、占地款,侵占村集体征地补偿款,骗取国家危房改造款;有的热衷于攀比炫富,讲排场、摆阔气,用公款吃喝玩乐;等。虽然这些问题出现在少数农村党员干部身上,但严重损害了党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二、农村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
(一)不注重理论学习,无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支撑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任何理想信念都不会凭空产生,而要依赖一定的载体,建立在一定的载体之上。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也不例外,它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前提。过去我们党在弱小的情况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保有强大的战斗力,就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由于农村党员干部结构不合理,大多文化水平低、年龄偏大,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习惯于按部就班地工作,凭“老经验”办事,不愿意费脑筋主动加强学习,不注重自身理论素养的提高。有些农村党员干部认为农村处于社会最基层,按照上级指示干具体事情就可以了,懂不懂理论、学不学政策都无关紧要。有些农村党员干部则认为学习研究理论是领导和专家学者的事情,自己多少学点儿就可以了。还有些农村党员干部功利思想严重,将理论学习作为“面子工程”,仅仅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更有甚者认为理论学得再好,不如做点实际工作更能得到领导的赏识。在上述思想作用下,也就出现了农村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不系统、知之甚少、浅尝辄止的状况,面对农民群众需要解决的难题时束手无策,不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科学分析,反而怀疑共产主义,在理想信念上产生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