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金沙澳门官网 >  书信文档 >  公证书 > 内容

我国教育思想发展与团队教学法比较探究-金沙澳门官网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0 06:13:46     阅读:次


  摘 要:英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融入了其教育实践,而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却相对注重以教师为本体,构成了英中教育的差异。本文以团队教学法为引线,找寻我国教育思想发展的脉络,试图从教育文化的蛛丝马迹中,寻找出我国现今教育的某些缺失。
  关键词:团队教学法 我国教育思想 比较
  团队教学法并不陌生,在我国古代书院和私塾教育中,经常会出现不同年纪的学生由一个老师教的场景,自然有大弟子带小弟子的情景,弟子间也经常互相切磋。团队教学法的实质是由老师参与的,但更加强调学生间的交流和探讨。凡是有合作的、群体间有互动的,有学生共同参与教学和设计的,都是团队教学。对于团队教学法,国内研究使用名词有时也是“小组合作教学”,其在中小学中研究和运用较多,如“杜郎口”自主学习模式。用“团队教学法”做文眼,强调了“团队”及其背后的教育思想探讨,相较“小组”更为贴切和深刻。
  一、团队教学法视角下的我国教育哲学发展
  1.“独善其身”
  论语中,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注重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团队教育却相对缺失,更注重是“独善其身”“各扫门前雪”。孔子教育弟子采取的方式是边游历边讲学。孔子的弟子多属于士族阶级,以追求个人的成长达到君子的品行、儒者的气象。此过程注重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友爱关系。“士人也是一种行当,他们只是稍微有些联系,无法集合成团体。一方面他们最有个性,另一方面又缺乏共同利害。”
  2.应试科举
  应试科举也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厚一笔。自唐以后,科举盛行。教学方法围绕科举而实行。科举制度,因是举士的唯一方法和途径,所以教育产生了重结果而轻培养的弊端。明代科举的弊端,一是考试范围小,二是考试的内容呆板,三是任用过程很仓促。为求功名,学生之间的竞争性就更为突出,学习过程里的合作性显著弱化。
  3.“身心修养”
  《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也是从一己做起,直到兼济天下。强调了“身心修养”。《中庸》中,教育理论是致小致大的。一面追求自我修行,一面又包含宇宙哲学。强调了人既理想又现实、又现实又理想的高端境界。宋代学者不再像汉唐时期的儒生只专注于经典的学习和注疏。宋代学者讲学研究“身心性命”四字。强调从自身所处的环境实地进行体验式的学习。研究的是“义理”和如何做人。
  4.“向内用力”
  宋朝书院蓬勃发展,“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为最著名的四所书院。江西“四大书院“之一的鹅湖书院——南宋理学家朱熹与陆九渊等人在此有“鹅湖之会”的辩论。书院内的学习场所,地位较高者均是一人一间。宋代,朱子的教育论是“完美主义”的。于是教学方法也从《中庸》的五个步骤: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及笃行,进一步发展到《朱子语录》的六条: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以上都是自我学习的方法,都是“向内用力”,很少强调同学之间的辩论和切磋。
  5.缺少“集团生活”
  中国人相对平和,缺少集团生活。一是法治精神相较缺失。以家族的伦理代替公法,私法代替法治。二是中国人在集团生活中,容易走极端。要么妄自尊大,要么直接自我放弃表达权利。三是缺少团体间理性的、各取所需的商量练习。四是在自由方面,中国文化的最大缺失在于缺少基于个人立场说话的机会。正因为家庭观念过重,导致丧失了公共团体的责任感训练。不擅长合作,容易徇私。于是“向内用力”多,寻求心气和顺。
  6.“中庸”思想
  古代教育文化,在寻求个体和万物的和谐共处中,不断寻求自身的改良。较为强调中庸思想,学生很少去表露真实内心想法或者激进思维。由于强调自我发展,又要保障外表的合一。于是中国教育产生了看似和谐、实则文人相轻的精神。由于竞争机制相对单一,个体既要求发展,又要保证整体和谐,就要求人有中庸的一面。“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强调自我教育和道德反省”,继而重视表面的和谐,崇尚不能极端的处事哲学。要求个体不锋芒毕露,相较西方挑战精神不足。遵从中庸,在家如天子,在外又和顺,互相忍让。
  7.教学法丰富的萌芽
  1862-1894年间,中国处于深刻的思考时期。在激烈的冲突之下,“中学为主、西学为辅”的中西“调和”思想孕育而生。然而相对只接受西方的物质,西方教学理念的学习依旧保守。1912-1918年间,民国时期的教育思想考试转变,尊“孔”放在了次要位置,取消了科举奖励。在民国的元年前后教学方法显著进步,在小学中“启发式教学法”、“分团教学法”也开始试行。这些教学方法变学习的“被动”为“主动”。
  8.五四时期与教育哲学
  五四时期是我国教育哲学的重要分水岭。五四前期以儒家教育思想为主。五四后期,以杜威的“平民教育”思想为代表。倡导“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自动主义”和“自治主义”也随之而生。这些主义都十分接近于基于“以学生为中心”团队教学法的教学理论。教师只是处于辅导的地位,教学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提升自我表现意识、增强学习兴趣、承认学生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学校只是把规则教导给学生,由学生自我把握和遵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纠正缺点和指导方向。此后,“设计教学法”,即教学的项目和计划可由学生参与的教学法也被开始使用,它基于“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生活教育”等教育标准。
  9.现阶段的团队教学情况
  现阶段,团队教学法在大学课堂较为常见,如旅游管理、英语教学、法律案例分析以及一些工科的小组训练等。“翻转课堂”等教学法也融入了团队教学。但是总体而言,相对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法”,高等教育中真正遵循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特别是以培养学生“适应生活”为目标的团队教学法,但使用比例和效果仍旧不足。

《我国教育思想发展与团队教学法比较探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我国教育思想发展与团队教学法比较探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