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金沙澳门官网 >  书信文档 >  公证书 > 内容

新加坡与韩国公民教育中的儒学精神之比较及启示-金沙澳门官网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0 06:14:53     阅读:次


  【摘      要】新加坡和韩国同属亚洲儒家文化圈,在公民教育方面都极为重视东方传统的儒学精神教育,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对新、韩两国公民教育中儒学精神之比较,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示,对我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有裨益。
  【关键词】新加坡;韩国;公民教育;儒学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2-0134-03
  一、新加坡与韩国公民教育中的儒学精神
  1. 新加坡公民教育中的儒学精神
  新加坡一直是高度重视儒家思想的现代化国家中的典范,并将儒家传统中蕴含的道德价值作为抵御西方消极影响的重要支柱。李光耀谈到“文化根基”的问题时指出:“我自己过去就差一点失去文化的根基,因此我深知道这种危险,一失去文化根基,人就失去信心。”因此,新加坡特别看重儒家传统,向人民传递儒家伦理道德价值观,并将其融入新加坡公民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具体而言,其中蕴含的儒学精神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因应时代要求,对传统儒家伦理创新发展。在运用儒学的过程中,新加坡果断摒弃了儒学中的封建等级思想,并做出符合现代社会特色的修改。例如,新加坡也讲“五伦”,却用现代观点解释每一种人际关系,并对五伦的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一是强调男女平等,如在夫妻关系中重点突出互相敬爱等观念。二是注重交互关系和应有的责任,而不是单方面强调义务。通过符合现代社会的取舍和修改,儒家思想获得了新加坡人民的普遍认同。
  第二,倡导儒家“八德”(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为行为准则,“共同价值观”的核心内涵亦源自儒家伦理。“八德”强调忠于国家,尊老敬贤,尊重关心他人,以礼相待,坦诚守信,秉公守法、清正廉洁,有羞耻之心,分清是非荣辱,提高道德修养水平。新加坡政府所提出的五大共同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求同存异,避免冲突;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其核心就是儒家伦理所倡导的以整体利益为重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和而不同”的文化观。
  第三,学校教育与舆论宣传、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多渠道普及儒家伦理。一方面,新加坡重视儒家伦理在各级学校中的系统教育,在全世界率先把儒家伦理编成教材,并出版了一系列弘扬儒家道德文明的通俗读物,通过开设儒家伦理的系列课程,将新加坡政府所倡导的儒家伦理精神和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早期新加坡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媒的议题设置,引导新加坡人民围绕“儒家伦理与新加坡”等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并借助大众传媒进行广泛宣传,在新加坡社会普及儒家伦理;新加坡还通过在地铁月台张贴孔子语录、公园内塑孔子像供人瞻仰等举措,在全社会营造儒家教育氛围,注重与人民的生活细节相结合,使儒家伦理“润物细无声”地传递到每个新加坡人心中。此外,新加坡十分重视“知行合一”,通过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将儒家伦理蕴含的道德原则内化为学生的品格,据统计,早期新加坡每年开展的全国性活动约有20个,如“礼貌运动”等。通过长期而深入的实践活动,新加坡人的精神风貌逐步得到改观,社会文明程度也大大提升。
  2. 韩国公民教育中的儒学精神
  作为一个在历史上深受儒学影响的国家,韩国在公民教育中特别注重传承和创新儒家伦理精神,培育公民的国民意识,儒家伦理深刻影响了韩国国民的心态和行为举止,孕育出了儒学精神饱满的韩国公民教育。具体而言,主要有如下表现:
  第一,兼容并蓄,致力于儒家伦理的现代化传承和创新。韩国自古受东方儒家伦理影响颇深,儒家传统的忠孝行为模式深深扎根于韩国国民的日常生活和言行中。韩国历任的总统也十分重视学习儒家思想,如现任总统朴槿惠就十分推崇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并将儒家的中道智慧作为她从政和为人的重要指南。而在韩国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又不断汲取将西方优秀文化因素为自身所用,如韩国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产业管理和投资模式,使得“韩流文化”在亚洲甚至整个世界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第二,依循儒家伦理,规定了韩国公民教育的内容和方向。一方面,二战后的韩国为了尽快消除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将“民主主义”和“弘益人间”确立为教育的基本理念。其中,“弘益人间”是指使天下苍生共同受益,与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十分相近。通过“弘益人间”这一具有儒家精神理念的引领,塑造了韩国公民的爱国精神。另一方面,韩国公民教育的内容也主要是参照儒家伦理精神制定的。在韩国,各级学校均将道德伦理课作为必修学科。小学一二年级开设“正确生活”,学习礼节和道德的知识,三年级开设“道德科”,内容涉及个人生活、家庭邻里、学生生活、国民生活和民族生活五个方面;初中主要是培养学生“忠孝”观念和民族意识;高中则注重引导学生较深入地理解民族统一和精忠报国等重大原则性问题。
  第三,注重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传递儒学精神,内化为民族精神和习惯。韩国的公民教育注重教育形式的灵活性,在学校里设有传统习俗教育室,里面陈列各种传统习俗的实物,供学生参观和学习,并有教师带领学生实习各种仪式礼节,发挥教师的以身示范作用。在韩国许多学校的校园内,都张贴有包含先贤名言的汉字书法和山水国画。此外,在日常生活中,韩国人还通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践行儒家伦理,如韩国将每年的五月定为“家庭月”,包含儿童节、父母亲节、恩师节、父母亲节等众多节日,家庭成员无论年纪大小,都有专属于自己的节日,韩国政府则在每个节日里分别倡导相应的行为规范和习惯,引导国民用实际行动来传递儒家伦理,逐步把儒学精神融入每个韩国人民心中,成为大韩民国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新加坡与韩国公民教育中的儒学精神之比较
  1. 两国公民教育中运用儒学精神的相同之处
  首先,两国都非常重视儒家伦理的教育和实践,并赋予儒家伦理以现代意义。新加坡注重对人民灌输儒家伦理道德价值观,并结合时代发展,对儒家伦理进行创新发展。在新加坡,不仅在各级学校教育中推行儒家伦理课程,而且借助于大众传媒的力量宣传儒家伦理相关议题,在地铁、公园等公共区域中加入儒家伦理“符号”和“形象”,并致力于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儒家伦理浸润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韩国自古受东方儒家思想的影响,并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吸取西方文化中的先进思想,中西兼容,丰富和创新儒家思想。在韩国,历来重视把儒家伦理与教育理念相结合,儒学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韩国公民教育的内容和方向,对国民的行为方式和心态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正如韩国教授金学圭所指出的:“自古以来,韩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受孔教的影响很大。换句话说,现在韩国人的生活习惯、对人关系等等,大都是来自儒教的。”韩国还特别注重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传递儒学精神,不仅在学校设有传统习俗教育室,教师带领学生实习各种传统礼节,还通过设立“家庭月”等举措,将儒家伦理融入韩国人民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内化为国民的性格和精神力量。

《新加坡与韩国公民教育中的儒学精神之比较及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新加坡与韩国公民教育中的儒学精神之比较及启示.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

网站地图